2017年12月14日星期四

写在2017年底

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有这个blog, 打开之后发现上一篇居然是16年初写的。。。原来自己已经快两年没有打开blogger了。不过不得不惊讶于这个网站居然还在活着。不知道blogger突然死掉的话自己写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要放到哪里去。。

看看自己以前的blog,发现只有文字才是永恒的记忆。分享的那些网站或者视频总有一天会没掉。论信息的密度来说也的确是文字要远大于其他的媒介,譬如声音和图像。文字是一种把要传递的东西抽象化,主观化的信息载具。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加密的方式吧,只有在读者读到,然后跟着一起想象的时候这些加密的信息才会呈现在读者的大脑中。然而作者真正的想法和读者读到的总会有偏差。这种现象在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就能经常遇到。自己知道的东西会默认对方也知道,然后导致信息的传递出现没有基石进而让对方感到困惑的情况。好的作品,要么让大家都懂,要么让懂的人懂也是这个道理。懂的人会要么因为对作者以前的写作风格和写作习惯的了解,要么因为拥有类似的体验或者思考方式,而比其他不懂的人更加顺畅的理解作者的想法。(这么多年来自己阅读水平不行的原因可能也在这里,一是与别人的接触的阅历不够;二是读的东西太少罢)

也正因为这种高度抽象化信息的加密与解密,让这么多年来的人类练就了越来越强的想象力。当然有人说过当年书籍普及的时候就有人站出来反对那个每个人都能对书籍唾手可得的时代,因为那样会对前人辛苦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不敬。后来的人类的迅速发展直接给了这种人响亮的耳光。然而,现在图像和声音媒体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去读书的时代到来了。同样也有很多人去保护书籍这种古老的信息传播方式,然后贬低图像声音媒体的低俗和直接。的确比起书籍,这些媒体会用更直接更快速的方式去传达作者想传达的信息。然后因为是从视觉或者听觉直接的传达,以前的解密与加密的过程直接就省略掉了。我想让你看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当然,有想法的作者会去想这些信息背后我想传达的某些深层次的意义。但是这并不能补偿读书所让人练就的想象的本领。我觉得如果现在或者以后时代的人不再去看书,而是去看图像媒体,比如图片或者电影,去听别人给他讲书,而不去读书的话,人的想象能力会越来越下降吧。现在的时代蓬勃发展只是在消耗读书一代的想象力而已。

然而,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带来新的事物进行补偿。而这就是编程。一个可以将你的想象和现实的反馈快速连接起来的成本最低的路径。工程学科都算是将人类的想象和现实连接起来的桥梁,只不过像机械这种知识付诸到现实的话需要不少的成本。而计算机和自然化的编程语言几乎让每个人都会有这种能力。编程事实上是要求读书的想象力与工程学科的实践力两种能力的配合。用文字你可以构建一个自己想象的世界,即便不需要将世界里面每一个细节都想好,毕竟人的细节处理是有限的。而编程是需要把你想象的东西去付诸实践的用图像声音等最直接的方式去表现出来。这时,所有的细节逻辑关系等等必须完全照顾到。读书与读code,写书与写code可能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锻炼同一种能力(虽然读别人的code比读书更费脑子)。当然,将别人的想法便成code的人更像是代写或者口述转写的人。

事实上,也正是这些人的努力,让以前需要自己想象的工作简化成了去看就好了的作品。技术的进步和繁杂的制造过程的代工与分化事实上让末端被动接收的人的能力越来越降低,人来整体的协作关系越来越庞大与复杂。当某一环突然丧失机能的时候一定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这种事情很早以前的人就已经想到了。只说信息传递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的工作使以前很奢侈的信息传递变成了很简单的事情。自己似乎只需要交点网费就可以手握全世界的第一手信息了。只需要很少的钱就可以不用花时间花注意力去了解作者想象的世界和背后想要传递的东西了。完事之后,就想,那么厚的书不过如此嘛,不就讲这么点事儿嘛。或者更愿意思考的人会去想什么时候把书找来看看里面更多的细节,之后也大多不了了之。甚至连电影的剪辑解说视频也越来越多。自己经常看到牛叔,木鱼水心之类的就是这种。已经懒到连书的内容的高度浓缩的电影都懒的看了,直接看个剪辑解说就完事儿了。

这就是这几年来自己总想告诉自己多读点书,然后就被被动接受的海量信息把一切想法冲到脑后的体验。最近看完虚ろな十字架之后感觉读书还是一件好事。不管是因为自己老,跟不上95后00后的观念还是自己理性的分析,都觉得多读书是一件好事。当然,编程也是。

2018年的新年愿望呢,是首先读完自己书架上面买来却没读完的书。然后呢,就是继续多学AI,继续锻炼编程的能力。争取能利用学到的东西做出来一些成果。

2016年1月25日星期一

2016

突然想起来了这个blog,发现去年一年才写了2篇。。。感觉自己现在写点东西越来越费劲了。不知道是因为想法没有以前多了还是这种大块的思考的时间被无穷无尽的社交媒体新闻视频之类的占去了。读书真的已经好久都没有读完一本像样的书了。现在的自己的兴奋点和集中力真的是仅限于各种短小的标题新闻或者最多是南周的专题报道了。再也没有那种一天看几页长篇书本的日子了。

所以在2016年,自己决定远离这些社交媒体的新闻的侵蚀,多读一些长篇的书籍。买来了这么多书都没有读,太惭愧了。世间的任何事情都有各种各样的诠释方法,任何人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选择。重要的就是选择自己觉得合理的解释去相信,觉得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这个学期的目标就是首先要完成好实习的工作和各种各样的手续材料,当然还有课上的作业和成绩。其次这个学期想设计制作一点自己觉得比较有用而且酷炫的作品。现在还在brainstorming阶段,到底是modular 的灯好还是鸡尾酒调制装置比较好,或者其他的什么。当然还要策划父母来玩的行程之类的。

2015年9月21日星期一

小さな恋の歌

从芝加哥飞回来的飞机上就感觉这两天自己有点像做梦一样,回到了初中,高中,或是大学时代。gsm算是初中的记忆,lyy高中以来就没见过,bx,dhn,lmg也都是大学时代才最后见过的。每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总是想在blogger上面记录一些什么。然后发现自己写东西的耐性和能力越来越不如以前。可能是因为越来越少去写东西吧。初高中的时候有一点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就像记录下来,那时候会感觉自己真的好厉害,能想到这么多的东西。现在却突然发现当自己把这些都经历一遍之后,却越来越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了。

这个blog也有好多年了。希望自己能一直写下去。不管一个月一篇还是一年一篇。只要google还在自己应该还会在这个上面写点什么吧。反正也没什么观众,随便写写。

再说回来的飞机上,一种物是人非,或者物非人是的感觉涌上心头。在宾大不管交了多少朋友,去过多少party,真正没什么顾忌去闹去作的人却永远是日语班的那一帮。这种感觉有可能永远会持续下去吧,而且自己也并不想失去。

然而,还是那一句话,life goes on. 对自己将来重要的永远是接下来的事情和人。Life moves on. 为了不断的前行,自己必须坚强,必须focus on前方的道路。只是在累的时候,能回到这帮人的怀抱里闹一闹,停下来怀念一下,还是很不错的。

爱你们。065,03日。

2015年1月11日星期日

One direction

出发吧不要问哪路在哪儿 
迎风向前
是唯一的办法


I always think there should be a direction of each road of life I choose. But what I usually failed to do is to see the direction before each choice.

Sometimes, I just cannot see where to go, and which way to choose. 

When compare with others, those the elite from every group, especially those around me, I cannot see how to catch up with them, and to become one of them. Usually, I quit, telling myself it not suitable for me. 

However, avoidance cannot always be a solution to everything. Some time, the repercussion will eventually come back at me.

What I always want to have is the ability to make a choice, and then stick to it. 

Maybe there is no best way. Or, the best way is to just do it, till the end.

And also, there is no time for me to waste. Always be prepared, is the only way to success.

2014年12月13日星期六

Robockey

决赛的欢呼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一个月的成果还在桌子上静静地躺着。昨晚看着初号机,突然起来兴致打开M2的开关和motor的开关,发现一切都还可以正常工作,只是再也接收不到play的信号,再也不会继续去战斗了。他就像一个退伍的战士,在任何时候军装依然整齐依旧,仿佛可以随时上战场去厮杀。Robockey,似乎只是一个课程的final project,但是经历之后却发现远远不只是一个project那么简单,从一个project里面学到了这么多,这还是人生当中的第一次。

      做任何事情,总有人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步子走,不懂了的时候就去自己学着解决,从零开始,做出自己的创意。也许这样会很慢,做出来的东西不是那么完美,但是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会有一种充实和满足感。
      同样,也会有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先去吸取各方的经验,其中不乏用非常规或者徘徊于规则边缘的手段,却也付出很多去拿到更多的信息使自己少走弯路。有了前人的帮助和指引,就会走得很快,很直,结果也就会更好。
      这两种人都是很努力的类型,其实也许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也许自己或者一般的人都会在内心去赞同第一种人而对第二种人不以为然。但是事实上进入社会之后更多的成功靠的是第二种,因为除非是很牛逼的人,否则自己或者只是想着第一种的团队会在各种各样的弯曲道路面前要么披荆斩棘而后伤痕累累,要么垂头丧气失去信心。
      自己从来都以为自己只要做好第一种就可以了,但是自从大学之后发现自己却没法做个牛逼的人之后就渐渐地迷失了自己,有的时候去努力做第一种,而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溃败,有的时候去努力做第二种,然后却发现没有真才实学或者没有天生优势,第二种会碰到更多的壁。所以自己不会去再去judge第二种人多么的靠别人没用,也不会去再赞扬第一种人的道德制高点。
      这次的robockey也是,表面上风光占尽的冠军和亚军队伍就是第二种与第一种的结合体,也是只有这样的team才能真正走到最后。在短时间里面本来就没有时间去走弯路,而他们两队因为要么享受丰富的后备资源,要么坐拥优秀学长的经验,在准备的一开始就已经比我们走先了一步。而我们只有一点一点去从零开始滚爬乱打横冲直撞。因为基本没有回头的余地,只能为自己当初冒进的选择去绞尽脑汁地一点一点化险为夷。其实robockey champion对我来说只是当初的美好愿望。真正的比赛,乃至以后的各种工作,都不是只有学术能力才可以走到最后的。必须加上各种各样的外界帮助和一些游走于边缘的手段才能获得冠军。

       最后的结果其实还是挺满意的,虽然最后因为种种经验不足和缺少时间磨合只获得了第三名,但是曾经打败过其中一只享受丰富资源的队伍也让我感觉到了满足。那场提前进行的决赛是我们的巅峰,也是我们能享受人气的原因。胜败虽然重要,但是享受比赛的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自己也会在这样的一次一次失败当中去积累经验,去继续学习。

(我们是第8组,其中1小时24分左右赢16组的比赛堪称经典,TA说this gonna be fun, 观众们也为整场比赛欢呼)

2014年1月27日星期一

写在毕业前

带上耳机,即便身处人员嘈杂的研究室里找到自己的宁静。

而当耳机里面切换到不知道多少年不曾听过,被放到记忆的角落里面的歌曲的时候,一瞬间似乎当时的感情和记忆都一下子涌了出来。感情这个东西的确在这种形式下才能达到最高潮。

......
我们用多一点点的辛苦
来交换多一点点的幸福
......
等我们学会忍耐和付出
这爱情一定会有张证书
证明
从此
不孤独 

只要一句歌词,一句旋律,暖流真的从心底一直冲到了记忆深处,冲刷掉角落里面沉积很久的灰尘, 那时温暖的午后阳光似乎又一次照在了我所在的那个角落,才发现青涩的自己其实从来不曾离开过,书桌上的一封信也还是静静的躺在那里...

等到我们学会飞
飞跃黑夜和考验
日子就要从孤单里毕业

等自己学会了飞,记忆的角落又会被远远的拖到后面,就像彗星拖着的长长的尾巴。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它永远静静的躺在那里,等待再一次被照亮。你,也会永远的在我的心里。


yours,

Andy


 

妞妞 2

 上周刚写完妞妞的事情,当时多少带了点绝望和无奈的情绪。 结果周五尝试了一下让她在晚上8点多之后哭了十分钟之后睡眠就改观了好多。当时一般晚上7点半给她奶睡之后在8点多的时候会醒一下。之前的方法就是去安慰一下让她睡。之后9点多快10点的时候会再醒一次,一般那个时候我就过去安慰之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