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Philosophy”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Philosophy”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2年7月27日星期三

二舅的观后感

回村三天, 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这两天在b站突然火起来了这个视频。

先说自己第一次看的时候的观感,其实用两个词就能概括:叹气和泪水。

视频里面没什么废话,直接讲了自己二舅的故事。用半调侃半写实的语言在11分钟之内讲完了一个普通人的似乎不太普通的一生。

首先就对一个自己做视频讲故事的人而言,这个微纪录片式的视频其实质量是相当高的。用现实录好的素材来讲一个跨度几十年的故事片段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方式。语言上面虽然有时候有一点甩金句的刻意,但是对二舅的故事而言能感觉到的写实和真诚。

随着视频的爆火就带来了各个方面不同的声音。这其实是比原来的视频更有意思的事情。其实从这里也能大概看出来华语或者直接说大陆圈子的人的不同的姿态。

1. 正如弹幕里面的那样,感慨二舅是个能人,只是生不逢时。如果是现在的话能至少走得更高,更有成就。并且质疑以前是否真的会打针把腿打瘸。对文革以前甚至现在的共产党政治一无所知的小白。这也是视频里面第一层的意思。所有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的反思都被一笔带过,只是著重在讲主人公的故事上面。

2. 质疑作者的目的性和二舅的真实性。对社会背景虽然不敢太提但是始终强调这种视频的目的不单纯,有支持民众躺平的嫌疑。代表性的就是"老牌恶棍“”量子学派“等的文章。虽然在墙内,但是他们总想体现出来自己的思想境界在作者和1类群体之上。我能看到你们看不到的东西,你们说的那些都是表面的事情。为什么不好好说一下社会现实?为什么不让二舅说话?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帮忙然后现在揭人家的伤疤?(十万个为什么等于是)

3. 直接骂政府的不作为和墙内的民众没骨气。这些人当然是存在于墙外的比如reddit和twitter上面的群体。这些人当然从来都是任何事情都能扯到是共产党的错误或者是民众的不反抗。真的是:任,何,事。这些人可以借用reddit和twitter上面不懂中文的平台来传递自己的不满和阴谋论。跟支持trump的民众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难怪大纪元会给trump捐那么多的钱。

4. 回归到1类群体,但是是看透了其他群体之后的人。我觉得作者其实就是在这里面。不管社会现实什么样,不管我是不是能做不能做,不管为什么我不多做一些,我只是想讲这个故事,我只是想把这个故事讲好,让二舅的一生能有个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来的影子就可以了。为什么不去讲社会现实?作者压根没想讲,或者说讲了有用么?况且作者在之后也接受了采访,明确说了绝对不让二舅接直播什么的,而且也试图帮过,但是对二舅来说最好的状态就是现在。最好的就是身边的这些邻居乡亲们能需要自己,能继续积极乐观的活着,也饿不死。

2和3类人总能把一切归结于共产党和政府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因为有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做比较然后得出来的结论。似乎一切都能被政治体制所改变,被政治制度所治愈。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人类所发明的一切的东西不都是为了满足一小部分人的欲望而让另一大部分人失去原来所拥有的吗?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里面出生在贫苦的家庭里面,始终受歧视的社区里面,生来残疾或者被大公司搞残疾的人,难道就能得到真正的公平?如果说连讲二舅的故事都是为了宣传躺平主义的话那欧美的尊重个人想法的观点也可以与之媲美。在欧美有多少人就是因为太被尊重个人想法而走入歧途?就是因为表面上”尊重“每个人的想法而事实上淘汰那些不上进的人们?

自己活得明白才是对人的一生来说做成功的事情。无论在什么社会里面都是如此,向来如此。对于个体来说每个人的背景环境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在有限的资源里面做最多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衡量这个人的成功的唯一途径。换句话用作者的话说是”饱满度“也为之不可。

而且,这些东西其实还需要自己去总结和理解,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这样才能自己相信这个理论是对的。

2021年5月13日星期四

活着

 最近不断地在思考,一个人活着的意义。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无数遍,而无数遍也从来没有个promising的答案。也许,当自己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自己迷茫,需要答案的时候。

也许自己就不适合在这个社会里面生存。

从小就没朋友,觉得好的朋友一个一个都被父母告知不要玩的太多,要使劲学习。唯一能交心的只有写信时候,还是因为可以藏着掖着。从来别人找自己的时候都尽全力帮助别人,当自己的事情来看,而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却不敢去跟别人说,到最后屡屡遇到自己能力的瓶颈。总觉得自己可以更好,再努力就行了。而屡屡的失败让自己现在落到这个平庸的地步。

小时候自己的愿望就是脱离父母,离开父母的管制,然而自己想做的事情总是做的很一般,部分因为自制力差,部分因为沟通能力弱。看来自己缺少的这两个能力都是在社会中生存下去最基本的能力。而自己擅长的专注力和想象力只能在细节的地方发挥长处。

然而结婚之后的自己慢慢的忘记了自己想要什么,从我想要什么变成了我们想要什么,再变成了她想要什么,她怎么想的。也许自己想要的东西也确实凭自己的能力拿不到。也许,怎么都能为自己的也许找出各种的借口。

直到昨天,在超市回家的路上就在想,我到底应该怎么跟她说去austin玩的事情,她会不会像我妈一样就直接不让我去。结果回来一说,果然如此,瞬间让自己觉得又回到了以前,回到了一旦跟朋友出去玩就得想方设法隐瞒的时候,否则就是没有商量余地。缘由当然也随之变化,从要好好学习,不要出去瞎玩,到要省钱买房子,疫情还没过去万一得了怎么办。从小就好奇,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别人一样想出去跟朋友玩就能跟朋友玩,别人是怎么做到的,究竟是降生家庭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以前觉得逃避就可以了,大学之后不回国就可以了,现在结婚之后也这样的话,似乎就是自己逃不出的命运了。渐渐能理解LZ不愿意跟人交流的原因了,也许我也会越来越自闭吧。

虽然每次跟人交流的时候都很开心,也就是人称人来疯,但是一旦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真的感觉自己像行尸走肉一样,漫无目的的活着。想出去,想打破自己的舒适圈,但是出去之后又无比的孤独和不知所措。人都说有归属才会探索,我这从没感到归属感的人想探索也探索不好吧。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了,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觉得自己可以做的好但是却总是做不好。为什么自己每次想跟朋友出去玩聊天却总是会心有顾虑。感觉自己活到现在,又回到了小的时候一样,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不让做,放手去做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做,不让做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去争取。

哭,有什么用呢。这个世界上又有谁会知道我的想法呢。自己的想法就只能自己憋着吧。在世上活一天就随便凑合一天吧。毕竟,只要还在想,只要还能想,自己就还活着。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让自己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吧,而在这个世界中最能让自己感受到真实的,也就只有自己的思考了。

Cogito, ergo sum.

然而在这个社会里面要获得相应的地位和金钱的话,需要的并不是思考,而是实际做出来的东西。即便笛卡尔有超强的思考能力,但是现实社会里面没有人因为他的想法去实践出来创造所谓的“有价值”的东西,那他就是个穷人,因为社会是个贪婪的野兽,对他成长短时间没有用的东西,自然会被遗忘掉。

2021年1月15日星期五

Interesting blog

今天偶然在下电子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博客

此博客的宗旨是:

  • 提升思维能力
  • 普及政治常识
  • 扫盲翻墙姿势
  • 揭露党国嘴脸
  • 网络安全教程
  • 软件开发技术

所以基本上可以知道是一个在国外大厂(非apple)做系统安全的一个engineer。

虽然对里面作者(编程)的很多观点不能苟同,比如用同样偷换概念和断章取义的方法来批判党国,但是作为信息收集类工具来说的话,里面很多的信息还是做的很好的。即便我不是程序员,也对网络安全一无所知,但是根据他的科普和解释能看出来作者还是个很有思想而且很有能力的人。

所有的人都试图把信息归类,或者归纳到自己的理论当中,而为了这个目的会有意无意的把自己的观点融合到信息当中。即使对很多想保持中立的媒体或者个人来说,他们会努力将bias降到最低,但是信息频率和信息选择都会使信息的发布变得无法做到中立。这一点是人类的本性和技术限制的原因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但是标榜自己是中立但是有意的去灌输自己观念的群体就跟为了赚钱的商人没什么两样。

Anyway,这个博客还是很有意思的,很符合我的口味。

2020年5月5日星期二

理想国

地穴寓言,allegory of the cave,是古典哲学最终名的比喻之一。在理想国对话及第七卷的开篇。
wikipedia link

在里面提到并讨论了关于这个思想实验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观点:

  1. 被禁锢的人所能观察思考并建立理论的一切是基于被禁锢着的信息来源。
  2. 当禁锢被打破,面对背面真正的光芒会不适应,痛苦,以至于会回到原来的阴暗处去继续观察原来的被禁锢的信息。
  3. 当被强制暴露在真实信息来源下时,最开始一样会感到痛苦然后去先观察熟悉的事物,比如阴影,但是会在适应之后发现阴影背后真实信息的来源并且进行思维转换。
  4. 当适应真实信息世界之后再被放回原来被禁锢的地方,黑暗的地方,会在一起经历不适应。这里的不适应和2里面的不适应,在理想国里都用同样的人眼对光亮的调节作为容易理解的手段来去比喻对突如其来的思维转换的不适应。
  5. 讲2和4里面的思维转换进行引申,2里的人比作未受教育的人,4比作不愿做实际事情完全从事只是研究的人,而需要在两者间从容切换的人比作管理治理国家的人。上则能到理解真理的高度,下则能与囚徒们同甘共苦。
这一些观点基本就是理想国里对治理国家的人的希望,也是领导人们热衷于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这个思想实验里面也体现了古典哲学里面的一些观点,比如知识不是灌输来的,知识是灵魂中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教育和学习只是去引导人去转变灵魂的方向的技巧。灵魂本身拥有视力,而教育并不是把没有的只是灌输到灵魂里去,而是让灵魂去看该看的方向,让其能正确的把握方向。

不过如果没有神的存在去定义”正确“的东西的话,这个对教育的定义也不是很完美。

假如用统计学的方法去让多数人的决定或者观念来去决定“正确”的定义呢?假如真的可以做到这样的实验,那么是不是证明社会作为整体是不是知道“正确”的定义呢?

我觉得更有可能的结果是多数人的决定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定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类是分裂的,每一个人所处在的群体的倾向性会由群体里面大多数人的看法和舆论去左右,然而群体与群体之间是有一定的缓冲距离来保持不同群体之间的观点的不同和共存;一部分原因是统计学的多数会让人数大的群体占有更多的投票权;还有一部分就是很多事情没有“正确”与否的定义,然后“正确”与否是基于在历史中不同时间点的人类的理解。

如果抛开统计学方法的限制,单纯去思考“正确”的定义,如果有,意味着什么?没有,意味着什么?

有。这意味着总有一天人类会找到这个合乎基于因果论的科学或现代思维方式下的结论。真理的定义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存在问题。那么这个真理是如何决定下来的,是如何存在的,是接下来的思考问题。如果继续下去所有的问题都是有结论的,那么宇宙的问题应该会最后归结于一个终极问题,就是宇宙的来源问题:为什么宇宙存在?

没有。这更像是现在人类所面对的宇宙面对的人类社会的样子。而如果真的有一个人类可以认知的宇宙的极限的话,那么终极问题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个极限?如果像Wolfram的理论那样,物理学是超网结构的话,那么最基本的几个法则为什么存在?

人类对于有些观念的理解是单方向的,而有些观念的理解在历史当中是来回摇摆的。

现在的想法:单方向的都是关系与时间的,而摇摆的是关系与除时间维度之外的自然世界的。
时间维度的引申:生命。接下来的引申:欲望。
自然世界的引申:平衡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然而这里面有一个奇点就是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是单方向的还是摇摆的呢?如果是单方向的,那么神造论就很有可信度;如果是摇摆的,那么按照宇宙长度来说这次摇摆的幅度有点过大了,何时才能再次摇摆回去。

把宇宙的思考放在一边,仅讨论人类社会内部的话,人类现在追求的是单方向的。而单方向的追求就需要人类的欲望去驱使,用欲望去更加专注的人会再现在社会更加受人追捧。

而自然的平衡的力量在现在的人类发展面前显得其实微不足道。不论是经济的摇摆还是人类对病毒的一次一次战争,并没有让人类重回几百年前的水平,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相对于一百年前的流感丧生上亿人口,现在人口密度的增加和交流手段的发达并没有让死亡人数相应增加,而是大幅减少。真正的发展停摆或者回退可能还是需要冠状病毒的传染性与埃博拉病毒的致死性相结合之后的产物,而到那时候我相信人类已经有更好的方法去对付它。

总之,专注会让人类更加朝着一个防线:适应人类生存,的方向去发展。

从现在来看,消灭人类的方式应该还不会在人类社会中突然出现。只能让宇宙的陨石或者三体人负责了。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写在历史中的现在

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历史。
多年之后出生的孩子可能会好奇经历这个年代是什么感受,就像我好奇经历6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的人都是什么感受吧。
不过,在历史的湍流当中,似乎大部分的人都是其中的一个小分子,感觉不到太大的波动。而也有一部分人正好夹在了各种湍流的风口浪尖,而他们对时代的感受会完全不同。
这次的事情自己深感到了对舆论控制的重要性。其实一切都是人自己决定的,自己规定的,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并不会真正抽丝剥茧去进行真正的独立和批判性的思考,而只会寄托于媒体对信息的过滤然后再去巩固自己的世界观。
所有的媒体的存在就是为了这些人去服务的。在非科学和统计的方法的支持下进行信息的收集和过滤,然后把过滤出来的东西去喂给大多数人,在合乎他们的胃口的前提下。
欧美的新闻播报方式基本都是一样的,在事实之后加上观点和之前对整体情况的偏见。比如在播报任何关于中国的新闻的时候,先放事实,紧接着就是拿出来陈年旧谷子,比如文化大革命啊,8964啊,法轮功迫害啊,人权律师啊等等的事件去联系现在的事实。这样以来,第一,会巩固对这些事情略有耳闻的人对中国的偏见,比如即便是相对正面的中国的报道,也会因为联系到这些事件之后让人把正面的报道要么当作了对以前邪恶的救赎,要么当作背后肯定有猫腻的只是存在于表面的正面事实。通过这种手段,媒体可以做到不会让自己的报道前后事实违背,而且会加强对这些人的观念巩固作用。第二,对于在之前对中国的想法并没有偏见的人,会让这些人好奇为什么这些正面的报道会联系上以前的一些事情,然后了解以前的事情之后就会改变对中国的想法,即便这些事情本身的争议很大,背后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留下来的各方面的资料当然都不会对中国有利,因为同样的手段在之前的事情的报道中被采用。
追随根本的原因的话,第一应该就是殖民时代之后全世界对西方语言的侵入的无防备。全世界很多国家自己的语言都直接被抛弃了,直接完全接受西方语言,而全球化的进程也是由大英帝国时代的残留提供了手段。接下来,18世纪开始欧美对全球化追求的欲望达到了顶峰,先是用殖民的手段,然后20世纪之后用大规模的战争的手段去巩固全球化的正义性,而使用的手段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自由和民主两个听起来完美的思想。同时在20世纪美国在二战之后的天时地利人和情况下对资本的控制进行了整理,完善了自己去实行自由民主思想的必要条件。先是语言,然后是思想,最后是资本。这三方面造就了美国对全世界所有方面的的完美的控制。在这三个方面如果不能一起击破的话最终任何的努力只是昙花一现然后被淹没在历史当中。
语言:在现在全世界语言分布的情况下会越来越倾向winner takes all的理论,也就是说的人多的语言会越来越多,而少的语言会越来越少。所以不会出现一个新的语言蔓延到全世界的情况。当然,是以现在技术的条件下。如果NLP真正做到可以翻译任何人的任何语言下面的任何意思,并且学会现在所有媒体熟练运用的信息过滤的方式的话语言这一个方面其实是中国作为输出自己思想的方面最有希望成功的方式。
思想:人类从来不缺思想,也就是说其实绝大多数的想法在很多年前哲学家们已经思考过了。到现在对于政治的主义基本就剩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向,而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用唯一的一种,而都是两种的结合在不同比例下面的结合。除了政治体制的思考,很多对人性本身的思考也是很全面的,比如自由与平等的矛盾,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矛盾。而民主这一思想其实是政治思想和人性思考像结合之后的产物。自由是人们对于贪婪的欲望美化之后的概念。人类在19世纪之后的飞速发展正式建立在贪婪,或者是自由的追求下的现象。人所追求的自由是什么,无论追求的是什么,背后都有贪婪的欲望在驱使。比如所谓的财政自由,是指对物质上面自己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自由?这个问题已经在所有人身上,无论有钱还是没钱,都能看出来结果,就是在财政上面不存在真正的自由,无论你多有钱只要你还是在追求物质上面的贪婪,那就永远没有尽头。接下来思想的自由,这个只存在于思想当中,如果人能做到完全去追求思想的自由的话那么现在没有任何的人会去阻挡你的思想,因为你只要在脑子中思考就好了,这也许是唯一而且绝对的自由。但是很多人说,中国不让人思考,政府会禁掉各种各样人的想法。而事实上,没有任何的政府或者个人会禁掉每个人的想法,只是限制的方式和手段不同而已。在中国,因为自古以来集体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政府所管辖的事情会比西方多很多,在管辖的同时也会照顾人的感受,有点像中国父母,爸妈管得多但是照顾的也多。而在西方,自由主义让政府一旦管得多一些人民就开始进行地方运动,就像四方父母,爸妈管得少,给予孩子自由更多,但是照顾的也少。这样在政府上面体现出来的区别就很显而易见,一方面的极端是什么都管,然后不让你有别的不好的思想因为父母的多年的经验告诉你什么是对的,而另一方面就是什么都需要你自己去想去经历,而我不会去管你自己怎么去思考。然而两方其实都没有做到完全的极端,否则两个社会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一样。在中国多年的集权社会的经验孕育出来了公平的自下而上的晋升体系,即科举和现在的高考。而看似崇尚自由的西方社会因为从小就告诉你了自由是第一,所以就没有任何帮助你晋升的渠道,因为,well,你的选择都是你的自由。以前是各种贵族的阶级体系,现在是各种隐形的圈子,比如兄弟姐妹会政治世家财阀世家来决定你可以在哪一个阶级去体验你的“自由”。
而中国一直被西方指责的对思想自由的禁锢其实是存在的,然而中国自古以来的经验告诉了中国人思想的自由并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是一个爱好罢了。给自由的思想提供实验的场所是西方近代社会的做法,而这其实本质上就是去鼓励贪婪的人去满足自己的贪婪。而中国和宗教时代的欧洲都知道贪婪的后果就是对人类集体的不公平,而且这种不公平是隐藏的,因为中间会经历很多环节的关联而导致贪婪的人和最后收到不公平的人之间的联系会让人忽视掉。这就是为什么商人从来在中国都是最让人歧视的职业,在古代欧洲同样,因为商业就是对金钱的特别贪婪的人才能去有动力实现的,对金钱没有欲望的人就不会各种客服艰难险阻去赚钱了。
而西方支持的去批判中国体制,控制人民思想等等的人其实也是因为贪欲,要么是想拿到各种好处(金钱,身份),要么就是单纯的想让别人追随自己的想法然后去满足更大的欲望,比如政治上颠覆政权或者西方得奖然后自己可以名利双收。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贪欲也就很小,在体制里面能活下去,有吃穿住就可以了。而那些想冲出体制,改变体制,想改变世界的人必须靠强大的贪婪的欲望才能让自己坚持下来,这种贪婪,同样要么是对金钱上的贪婪,要么对权力上的贪婪。这些进步的欲望正需要金钱和权力上面的正向反馈才能持续下去,让人持续去努力。这里面权力上面的反馈可以体现在更多的方面,比如享受的特权(例如,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进入的宴会),人群对自己的认同(例如当明星)和可以容易的执行自己的想法的权力(例如当美国总统,即便是多么愚蠢的想法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去说去执行)。
另外一个群体有一些不一样,就是科学家或者思想家。当然不排除里面也有是把金钱或者权力和集体认同的欲望作为动力的人的存在,这些人让自己努力的动力则是对这个宇宙的好奇。而正向反馈基本就是体会在自己的想法与现实的观察一致的时候带给自己的快感。这个其实跟一些商人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然后得到商业上的成功的正向反馈基本是一样的,就是当自己对世界的想象和现实的反馈一致时的快感。只不过商业上面是用金钱来体现这个反馈,而科学或者思想家会更纯粹的只是对这种一致产生快感。

吃过中午饭感觉想法被打断了,不过重新看一下自己写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偏心理学的解释和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了。

资本:对这个的控制就是体现在美元上面,这个基本所有人都知道重要性吧。当一个国家控制着全世界交易的硬通货,当然这个国家得到的好处就是不言而喻吧。

不管什么样的体制,其实每个人更关心的应该是微观上面对自己的影响,而非宏观上面的纷纷扰扰。别的地方的情况,媒体都会以水深火热的报道提醒你自己住的地方还不错哦,你看看别的地方都什么样了。基本的事实其实现代国家都没办法去很严重的扭曲,当然除了朝鲜,这一点全世界都差不多。然而对于事实的过滤方法每个地方可能略有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就是用通过添油加醋或者不去除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阐述自己的想法。而在微观上面,其实一个人无论在哪里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会有得失,有人欢喜有人忧。对于新冠这个事情,微观上面的处理其实中国跟美国西方都有各自的难处和长处,而且很多的事情其实做法都是同样的。比如中国对无症状感染者之前不计算在总统计人数里面的做法,在西方也是一样,甚至很多地方比如纽约在试剂盒已经很充足的现在依旧没有被检测,即便症状已经持续了很久而且基本百分之百可以确定是新冠感染(我老板的妹妹就是,现在已经2周,身体渐好)。所以说人类在这个病毒面前的手足无措跟政治体制并无半点关系,而政治体制恰恰是让更多人感染病毒的原因。西方的自由开放的人的观念和接触方式加上不作为的管理体制,中国集权体制下面遇到问题时候缺乏有效曝光渠道所带来的对策的迟缓,都是让控制病毒成为难题的原因。种种的方面都影响科学在人类面前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对于科学可以证明出来的手段--完全的城市封锁在中国可以做到但是在西方几乎不可能做到,而科学正是西方发明出来的探索世界的方式。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灾难应急方式其实在一些程度上面弥补了自由散漫的社会对灾难应急的不足,但是当真正的灾难降临,显然还是远远不够。
其实求同存异这一点才是正常大多数人应该采用的方法,然而因为思维的不透明和黑暗森林法则,使得那些追求贪婪满足自己欲望的人让求同存异变得收益底下,这点在博弈论里面已经很详细的研究过了。比起接受敌人共同生存,消灭敌人或者将其同化才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生存之道。这是智人赖以生存的方法,亦是其他人种(如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原因。

解决世界问题的终极办法,一是树立新的共同敌人,比如外星之类的。二是全人类信息共享,而这种共享并不是网络全球化这么简单,而是在没有人类自己的有目的的媒体的情况下实行的人类信息共享。这个事情人类是不可能自己做的到的,现在的希望只能寄托于完全体的人工智能,当然这个人工智能也不能拥有像人类一样的偏见和信息过滤的方式的条件下。所以这个人工智能首先要学会用统计方法去理解所有跟人类社会相关的信息,然后用科学方法去继续探求这个宇宙的方方面面。而这种人工智能现在也没有好的方法去实现,现在的人工智能都只是在模拟人的思考方式的低级人工智能。或者,在不同的人的眼里,这也许就是神。

(第二天)
感觉自己乱七八糟写了太多东西,而每个方面似乎都能进行延展然后用超图的方式去链接在一起,Wolfram的理论很有道理,不只是物理学的基础原理是这样,人类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似乎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连接在一起。我去好好学学超图理论了。

2011年5月9日星期一

静下来,看看哲学告诉我们的东西

从小就发现自己的各种想法总是零零散散的,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系统地联系起来,将他弄成个理论之类的。昨晚看苏菲的世界的时候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却又大脑要分裂的感觉。虽然只看到了康德,但是到此为止的理论在大脑中激烈的碰撞,已经将自己的思想搅成了一锅粥。到比较缓和的地方我迫使自己把iphone关掉,然后大口大口喘着气,肚子的饥饿还在隐约地提示着我我还活着,我还是以普通的躯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回归id,在这个时候是件好事,绝对是件好事。因为一旦不这样了,也许会在思绪中迷失自己。

苏菲的世界,一本科普读物,却如此可怕。也许只有自己才会这么钻牛角尖。但是看完之后却感觉世界是这么的清晰,无论哪一种理论事实上都是让世界清晰起来的工具,所以才会被人批判,所以才会被人反证来反证去的。世界本来就是很模糊的,世界也许是由好多甚至相悖的理论集结而成的,而其中的每一种都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简单。哲学家跟那些物理学家,行为学家都一样,想用简单的规则去解释这个复杂的世界,却终究似乎还在原地打转,因为即使几千年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在现在仍然适用。

自己从来都喜欢简单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我从很小开始就遇到事情习惯去总结点什么,但是总结出来的东西多半都会忘掉,或者还没成型就被大脑舍掉了,比如说这个世界基本上在任何方面都是遵循一个法则,那就是不冷不热,什么事情都有上线和下限,而我们遇到的基本都是中间的温温的程度,跟人交往也是,待人取物也是,研究学术也是。以前感觉的宗教里面那些很无聊的想法现在却发现这是了解整个世界之后必然的想法,比如历史和人生都是轮回的,人要自律无为。。。之类的。那些人其实并不是随便想一想,然后自己钻牛角尖钻进去的变态,而是看遍世间几乎所有事情的智者,中世纪·近现代的很多哲学家都是,外表上就与常人有很大差异,因为确实会有很大差异,因为常人从来不会去思考自己的感官感觉到的世界是否是真正的世界,不会去思考现代理论中宇宙大爆炸这个起点之前的事情。但是即便我很羡慕这些敢于将世界用三言两语所概括的哲学家,也渴望探寻这个世界真正的真谛,我却并不像这么继续下去,因为人生真的太短暂,而世界是无法理解的,也许我会想象出一个很完美的描绘出整个世界的图画,但是我很确定这个世界再怎么完美也不会仅仅像这幅图那样的简单,即便那幅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图,而是交杂了许多维度的混沌。世界不会那么完美,因为它太完美了,完美的用我们的理性只能体验到其中一部分的完美,虽然那也会让我们激动不已,让我们为自己骄傲。

妞妞 2

 上周刚写完妞妞的事情,当时多少带了点绝望和无奈的情绪。 结果周五尝试了一下让她在晚上8点多之后哭了十分钟之后睡眠就改观了好多。当时一般晚上7点半给她奶睡之后在8点多的时候会醒一下。之前的方法就是去安慰一下让她睡。之后9点多快10点的时候会再醒一次,一般那个时候我就过去安慰之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