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politics”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politics”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2年4月25日星期一

上海晚春2022

“四月”成为敏感词

魔幻的时空与明珠交汇

抬起头

听着空腹的呐喊

似乎再一次听到了前辈们的声音

 

那就取消四月吧

取消阳光,青草

取消红茶和

两百五十块一颗的白菜

取消黑猫残缺的影子

长如哀乐的叫喊

 

取消土地吧,还有床

还有那些低头屏幕上的眼神

取消已删除和已违规的萌芽


如果太重,太空

那就取消声音

 

如果太真,太苦

那就取消历史 

 

如果太痛,太沉

那就取消灵魂



Inspired by 虚堂|取消四月这个词吧

2020年8月20日星期四

关于吃播的思考

 最近国内央视开始批判吃播的现象了,观点是浪费食物,铺张浪费,并且结合今年全球食物短缺的现状。

基督教里面的七宗罪里面gluttony,即暴食排列第一,或许就是因为在古代历来粮食是人生存最重要的一部分,浪费食物的另一层意思其实就是剥夺别人生存的权力。这也是宗教对于人类社会的约束的一部分。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拥有足够生存的食物和好的环境是每个人生理上面的需求之一。但是这种需求并不是有限度的,就像很多动物一样,当给它超过自己能承受的食物的时候,动物也会想方设法的去保存或者吃掉。然而大自然在这时候给予的约束就是自己的胃,保存的数量(chipmunk 花栗鼠的腮),和忘却食物地点的大脑(松鼠会将过多的松子存起来埋在地下,然后忘记,从而间接种植了新的松树)。

而人类在古代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保存食物的技术,但是技术还没有发达到在每个单独国家的每个人都能食物无忧的地步。所以在自己的社会里面由于阶级和生产工具的差距导致的食物的差距会让人自然而然把暴食这一罪行的憎恨排到前面。在古代,如果皇帝阶级达到铺张浪费的地步的话往往就预示着朝代的末路。

在食品工业化和信息全球话的现在,一切似乎都改变了很多。暴食,对金钱的贪婪,对权力的贪婪,在现在变得并不是坏事。在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已经工业化的国家里面,上层对金钱的获取总会最后在花钱的时候一层一层转到下层人民,对食物的工业化会将食品的成本显著降低,最后将整个社会的经济激活起来的同时让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满足卡路里需求的食品。至少在已经工业化的国家里面这套做法是可行的。而保证这种经济循环的后盾就是健全的不基于掌控国家权力的组织的法律体系和人民意见的有效反应渠道。在民主(或者尝试民主)的国家里面,这两个分别是独立的法院和独立的媒体。而在非民主国家里面,就更加复杂,甚至有些国家并不存在这两个系统。在中国更多的是两个极端的结合:中国拥有解决一部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独立的法院系统,但法院的方向是由统治党派决定的,所以在部分法院的判决里面体现的对于法律的解释事实上是统治党派的决策来指定的;媒体也是一样,关于民众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媒体拥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然而关于涉及国家的报道,报道方向和尺度的拿捏还是要基于统治党派的政策方针。于此相辅相承的是两者在执行层面的自由度和统治党派自行建立的透明体制。举个例子,在美国,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较真起来就需要警察的执法,因为法律是不可逾越的,然而在中国,如果只是小事的话,警察都会第一建议和解而不是去打官司。也正是因为法律的体系并没有覆盖到社会所有矛盾的方方面面,政府设立了监察部门和各种沟通渠道(比如消费者权益协会)去满足民主的大大小小的要求和听取意见去缓解法院和民众的压力。而这套体系是现代资本主义和5000年来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智慧的结合体。

但是在这套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国家里面,暴食和贪婪并不是一件好事。在这些国家里面,暴食和贪婪应该像古代基督教一样作为罪恶去看待。暴食只会让民众没有食物,贪婪只会让顶层贵族越来越富。同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5000年中国的智慧去建立由下至上的晋升阶梯和道德约束,并且全球化导致原来的顶层贵族的金钱可以并不在国内消化,而是直接拱手交给富有的别国。中国是两者之间的存在,所以在拥抱资本主义的同时,政府会去引导正确的事情,即便可能对经济有坏处。暴食和铺张浪费事实上是在现在资本主义经济里面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贪婪和浪费驱动了产品的过量生产和过量消费,就像懒惰驱动了某些新技术的开发一样。

另外一点,全球化的社会事实上只是有钱阶级的全球化,而贫困阶级并没有接触全球信息和物资的能力。贫困的人们依旧只能依赖自己国内的体制去满足基本的生存权力。暴食和贪婪之所以在发达国家不再是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利用全球化的机会去转嫁国内矛盾的能力。美国用美元来转嫁美元通胀的方式已经众所周知,而工业生产同时的副产品,比如工业废料,各种垃圾,高污染低回报的生产原料等等都通过全球化转嫁给了世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这也不是什么试图隐瞒的秘密。而在所有的行业都进行全球化的同时,媒体却在更加稳固的进行逆全球化。每个国家的媒体的受众都是自己国内的人们,所以当对自己有利的报道就会铺天盖地,而外界的指责就会充耳不闻。也就是说媒体就是人民的有色眼镜和过滤器。这里我又不知不觉的转移到了对现在媒体的痛恨。

总结一下,就是中国的政府对这种铺张浪费的批判事实上作为我是很支持的,而在民主社会里面并没有这种约束的方式,就跟现在新冠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以做到根绝新冠而西方民主社会里面没办法做到一样。但是凡是都有度的限制,就像在东方的民主社会里面人们的集体主义思想也可以做到强制约束一样,当这种批判走到了极端的话,中国人民的另一面就会被激发出来,而自己再也不像看到60 70年代的悲剧了。

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

14亿人的“二八定律” 【量子学派】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491334284677.htm

(原文在公众号已被删)

“6 亿人”后面的真相
不止有盛世繁华,还有残垣颓瓦
不止有北上深广的四通八达,还有阡陌不通的边缘小镇
不止有年赚千万的娱乐明星,还有更多失业在家的啃老青年
不止有归不了国的留学生,还有很多上不了学的小学生
......
总理一句大实话,惊醒了无数人。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 3 万元人民币,但是有 6 亿人每个月收入也就 1000 元,1000 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看惯了各种炫富,面对这样的数据和真相,一下子回不过神来。
特别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扎人,数据符合科学逻辑
从 14 亿的总人口看来,如果再进行数据中位数精细化处理,
就会发现数据后面有一个经常听到的字眼:二八定律
20% 的人掌握世上 80% 的财富。
读懂二八定律,才能更好的读懂总理这段话的价值。
1
什么是“二八定律”?
1897 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提出该定律。
他在研究财富和收益取样中,发现大部分财富 流向了 少数人手里,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微妙关系。
最后,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
社会上二成人占有八成社会财富。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其实不仅仅是帕累托,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社会中存在这样的规律:
权力者会越有权力;
财富者会越有财富;
有名的人会越有名;
美貌者越会被人关注;
智慧者获得更多智慧;
国家一旦强起来,会越来越强。
《圣经》中早就有记载:强者越强,弱者愈弱
所以二八定律又叫:马太效应、累积效应、滚雪球效应、规模效应、长尾效应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长长的尾部揭示大部分人只占据很少的资源
二比八只是抽象描述,它并非准确的数学表达
❶相当多的企业组织,20% 员工贡献了 80% 的价值
小部分国家控制着地球上的大部分资源
❸大部分独角兽企业在核心大城市
❹全球金融资源集中在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少数城市。
所以,社会科学家和统计学家一直致力于把马太效应数量化、模型化、几何化
这些模型化尝试都比较粗糙,直到物理学家巴拉巴西的出现。
2
幂律分布
统计学上存在各种分布:
常见的正态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式分布
还有一种分布不太为人熟知:幂律分布(power law)
幂律分布的英文名称是权力规律
越有力量的一方会在博弈中越来越有力量
以下为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的对比图: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以上横坐标表示网络内个体数量,纵坐标表示资源数量;正态分布的资源集中在中间层,而幂律分布的资源集中在头部很小区域,长长的尾部资源很少
那这张数形图是由哪一些点组成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数学函数式?
1999 年,美国物理学家巴拉巴西通过对网络结构的研究,确定幂律分布背后的无标度网络(Scale Free)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红、黄点是核心节点,绿、紫点是次要节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
幂指数分布的形成,因为人类网络结构非常特殊20%左右是网络超级结点,这些超级结点接入社会的80% 的资源
凡是在无标度网上传播、分布的资源、权力、信息、知识都遵循着幂律(二八)分布。
以下是无标度网的特点:
自相似性(数学分形的社会学特点)
自相似又叫规模不变性动态增减不影响结构特点,如圆的大小不影响圆周率π。无论社会网络增大还是缩小,二八分布不会改变,自己与自己保持相似性,与网络的尺度大小无关,所以才叫scale-free (无标度)
偏好连接
所谓偏好连接,无论自然事物还是生物行为,都会偏好中心节点,如雨滴的形成需要核心处有一个微粒灰尘作为凝结核;星系也需要至少一个核心恒星;生态中一颗大树周围会聚集一批小型生物。其实这是物理的最小作用量原理、经济的节约原理、博弈论的弱者搭便车原理的表现。
两极分化
中心节点的连接越多,资源也就越集中,于是,大部分网络节点只能占据 20% 左右的资源,在曲线图上形成一个长长的尾部。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4 种基本网络结构
如果我们将正态分布看成是平民主义,那么幂律分布就像精英主义
一个崇尚平等和公正,一个爱好自由和效率
一个偏向于公共治理,一个更偏向于市场自组织
到底哪一种选择更好,这应该由历史来回答。
3
“中心节点”如何成形?
我们以上说的宏观社会现象,看到的是一个 20%“超级中心”的结点网络。
每个人单独是零乱的,是无序的
但形成一种整体时,它就会形成一种有序的中心结点
为什么有的人是中心结点,有的人是零散结点呢?
搭便车(抱大腿效应)
搭便车式的占便宜是形成无标度网和二八分布的关键。
新加入社会网络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首先会选择加入已经占据优势的节点,实现利益最大化
一旦每个人都想和中心节点相连,就会增加中心节点对其它小节点的吸引,形成累积效应,最后形成强者越强的幂律分布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生物中的搭便车
社会关系网、金融网、互联网社交软件是最显著的幂律分布,名人、金融中心、微信会聚集大量资源,而且轻易不能取代。
能够抱住大腿的人,确实也得到了更多的回报。
很多时候,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很小,但是大部分人仍然会去投资第一名,导致第一名拥有的资源数量远远超过第二名。
❷乌合之众心理
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其实也是占便宜的表现。
跟随大众的选择,即使错了,错误的成本也会被平均分担,所谓法不责众。
当大部分人都说皇帝穿了衣服,跟着说就是最优选择;
购买东西时,看见已经有很多人购买,至少说明品质有保证,即使品质有问题,打官司时也人多势众。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大部分人的知识和判断能力都比较差,面临着信息不足和信任问题,从众对他们而言不是非理性的盲目屈从,并非全是愚昧,而是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❸模仿与创新
不过,一旦某个坚持己见的人创新成功,打开一片天地;
原先只是轻微地反对的人就会选择观望策略,然后从观望变成模仿者和山寨者
模仿的成本低,收益却有保障。
模仿是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的博弈策略,新技术一旦发明出来,传播速度会非常快。
不想付出代价又想得到好处的搭便车行为是人的固有本性
这种有意识的行为迫使后来者总是倾向于依附之前的强者,却恰好产生了强者越强的结果。
举个例子:
你高中没有毕业,稀里糊涂地跟随自己的表兄来到北京,然后稀里糊涂地找了一份工作,对于你个人来讲,你并无明确目标。但从宏观上来讲,因为你的加入,北京强化了它的中心结点的力量。
4
强者愈强道德吗?
我们回归到总理所说的数据:
6 亿人每个月收入也就 1000 元
同一命题就是:
中国极少数家庭占有极大财富。
这道德吗?这合理吗?
社会中的强者定律随处可见:
几个大公司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几个国际金融城市吸收了绝大部分国际资本
几个大国操控世界局势
少数富人占有了大部分资产
甚至在演艺界也是如此,少数明星吸引了大部分流量,大量德艺双馨的演员不为人知。
很多人对此愤愤不平,好像二八分布具有“原罪”:
它是资本的阴谋社会的阴谋有钱人的阴谋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事实是,大部分二八定律都是自发形成的,是普通人搭便车、抱大腿、从众、模仿的结果。因为大家都想和最优秀的节点连接,想从核心节点获得更多的回报,这是普通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选择。两者是互利的。
大型公司的垄断并不一定是坏的,它可能是消费者自发促成的自然垄断
城市金融中心的成形,因为它提供了最好的金融服务,大家都趋之若鹜。
80% 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 20%的方面,这20% 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 的发展
所以不能武断认为:二八定律是不道德的
5
中国现状是“二八定律吗”?
二八定律不仅是一种社会规律,也是一种自然规律。
自然形成的二八定律自不必说,它可能是至善的,应该尊重。
社会形成的二八定律应该有一个前提条件:它是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形成。
而这种公平公正的环境:一是健全的法制,二是契约精神
如果这两个前提不具备,那它很难形成一种健康的“二八定律”。
1978 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整体上走的是一条市场化的道路
邓小平先生说:让一部分先富起来。
40 多年过去了,从财富上形成二八定律,这是符合设定的。
然而事实的真相更可怕,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2015》数据显示:
中国顶端 1% 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
底端 25% 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 1% 左右。
这两个 1%,正是中国财富状况的真实写照。
更准确的数据是:
2019 年,中国三家股份制银行公布了各自的年报,在年报中揭示的一大数据告诉了我们:2% 的人群,或许就能占有 80% 的财富!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这已经不是二八定律了,这是一个畸形的网络结构
我们甚至要审视这个环境到底是否公正,是否公平。
6 亿人的命运会改变吗?
有人说,勇敢的总理说出了真实的数据
名义上经过统计和平均,人均年收入是 3 万元人民币,中国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
事实上还有很多人月收入稀薄无比,1000 元可能是很多人的天花板
他们是在统计中被高收入者硬拽进中等收入的。
张家有钱一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
不再在浮夸中自我唏嘘,
如何实现这部分人的跃迁?
总理忧心忡忡,莫过于此。
这个 14 亿人口的国度,二八定律已经失衡
此时更需要激发内部流动性优化配置资源
既有自由与效率,又有法制与公平
重新塑造出一个动态的、健康的二八社会结构
6 亿人的命运,将会有更好改变。

2020年5月14日星期四

Reddit vs Twitter

最近几天又重拾了Reddit账号然后与Twitter做了一下比较实验。
先说结果吧,Reddit上面会有upvote和downvote去限制一些downvoted多的评论再去被大家看到,而upvote多的评论会被顶到更上方。然而与twitter不变的一点是这种民主的投票并不会改变用户的偏见观念。比起有证据有例子而且好好说话但是偏中立的评论,没证据没例子然后上来就骂街的评论仍然会占据高位。也许是因为在政治观念上面绝大多数人做不到收集两方证据然后做出合理结论的原因。而在其他非政治课题上面或许会更加尊重别人的观点。而twitter上面就完全是互相对骂而已。
这种upvote和downvote的方式基本上是民主投票的延申,而民主投票也会出来让人不理解或者不理智的结果,现在的白宫班子就是很好的例子。并不了解美国的政治科学学科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影响是在哪个方面,但是很容易得出来的结论是政治科学里面也许不需要尊重对手。对于对方可攻击的地方予以强烈抨击,对于对方正确或者好的地方予以不清楚或者无视。而媒体在政治里面的作用就是去巩固媒体支持的政治方向的肯定和对对手的抨击或无视。
政治科学也许是一门让人们分裂想法的学科,然后再用心理或者其他手段去让人们的想法更加分裂从而逼迫人们站队。然而自己并没有真正接触政治科学领域,所以这一切只是自己的臆想。也许政治科学里面也有如何去优雅的尊重对手,但是目的也许还是去为了自己的利益。觉得政治科学里面的东西会适合一切在世界上为了成功而需要做到的努力。也许去了解一下还是有好处的。毕竟世界上成功的人一定要贪婪才可以。

妞妞 2

 上周刚写完妞妞的事情,当时多少带了点绝望和无奈的情绪。 结果周五尝试了一下让她在晚上8点多之后哭了十分钟之后睡眠就改观了好多。当时一般晚上7点半给她奶睡之后在8点多的时候会醒一下。之前的方法就是去安慰一下让她睡。之后9点多快10点的时候会再醒一次,一般那个时候我就过去安慰之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