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0日星期四

关于吃播的思考

 最近国内央视开始批判吃播的现象了,观点是浪费食物,铺张浪费,并且结合今年全球食物短缺的现状。

基督教里面的七宗罪里面gluttony,即暴食排列第一,或许就是因为在古代历来粮食是人生存最重要的一部分,浪费食物的另一层意思其实就是剥夺别人生存的权力。这也是宗教对于人类社会的约束的一部分。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拥有足够生存的食物和好的环境是每个人生理上面的需求之一。但是这种需求并不是有限度的,就像很多动物一样,当给它超过自己能承受的食物的时候,动物也会想方设法的去保存或者吃掉。然而大自然在这时候给予的约束就是自己的胃,保存的数量(chipmunk 花栗鼠的腮),和忘却食物地点的大脑(松鼠会将过多的松子存起来埋在地下,然后忘记,从而间接种植了新的松树)。

而人类在古代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保存食物的技术,但是技术还没有发达到在每个单独国家的每个人都能食物无忧的地步。所以在自己的社会里面由于阶级和生产工具的差距导致的食物的差距会让人自然而然把暴食这一罪行的憎恨排到前面。在古代,如果皇帝阶级达到铺张浪费的地步的话往往就预示着朝代的末路。

在食品工业化和信息全球话的现在,一切似乎都改变了很多。暴食,对金钱的贪婪,对权力的贪婪,在现在变得并不是坏事。在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已经工业化的国家里面,上层对金钱的获取总会最后在花钱的时候一层一层转到下层人民,对食物的工业化会将食品的成本显著降低,最后将整个社会的经济激活起来的同时让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满足卡路里需求的食品。至少在已经工业化的国家里面这套做法是可行的。而保证这种经济循环的后盾就是健全的不基于掌控国家权力的组织的法律体系和人民意见的有效反应渠道。在民主(或者尝试民主)的国家里面,这两个分别是独立的法院和独立的媒体。而在非民主国家里面,就更加复杂,甚至有些国家并不存在这两个系统。在中国更多的是两个极端的结合:中国拥有解决一部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独立的法院系统,但法院的方向是由统治党派决定的,所以在部分法院的判决里面体现的对于法律的解释事实上是统治党派的决策来指定的;媒体也是一样,关于民众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媒体拥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然而关于涉及国家的报道,报道方向和尺度的拿捏还是要基于统治党派的政策方针。于此相辅相承的是两者在执行层面的自由度和统治党派自行建立的透明体制。举个例子,在美国,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较真起来就需要警察的执法,因为法律是不可逾越的,然而在中国,如果只是小事的话,警察都会第一建议和解而不是去打官司。也正是因为法律的体系并没有覆盖到社会所有矛盾的方方面面,政府设立了监察部门和各种沟通渠道(比如消费者权益协会)去满足民主的大大小小的要求和听取意见去缓解法院和民众的压力。而这套体系是现代资本主义和5000年来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智慧的结合体。

但是在这套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国家里面,暴食和贪婪并不是一件好事。在这些国家里面,暴食和贪婪应该像古代基督教一样作为罪恶去看待。暴食只会让民众没有食物,贪婪只会让顶层贵族越来越富。同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5000年中国的智慧去建立由下至上的晋升阶梯和道德约束,并且全球化导致原来的顶层贵族的金钱可以并不在国内消化,而是直接拱手交给富有的别国。中国是两者之间的存在,所以在拥抱资本主义的同时,政府会去引导正确的事情,即便可能对经济有坏处。暴食和铺张浪费事实上是在现在资本主义经济里面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贪婪和浪费驱动了产品的过量生产和过量消费,就像懒惰驱动了某些新技术的开发一样。

另外一点,全球化的社会事实上只是有钱阶级的全球化,而贫困阶级并没有接触全球信息和物资的能力。贫困的人们依旧只能依赖自己国内的体制去满足基本的生存权力。暴食和贪婪之所以在发达国家不再是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利用全球化的机会去转嫁国内矛盾的能力。美国用美元来转嫁美元通胀的方式已经众所周知,而工业生产同时的副产品,比如工业废料,各种垃圾,高污染低回报的生产原料等等都通过全球化转嫁给了世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这也不是什么试图隐瞒的秘密。而在所有的行业都进行全球化的同时,媒体却在更加稳固的进行逆全球化。每个国家的媒体的受众都是自己国内的人们,所以当对自己有利的报道就会铺天盖地,而外界的指责就会充耳不闻。也就是说媒体就是人民的有色眼镜和过滤器。这里我又不知不觉的转移到了对现在媒体的痛恨。

总结一下,就是中国的政府对这种铺张浪费的批判事实上作为我是很支持的,而在民主社会里面并没有这种约束的方式,就跟现在新冠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以做到根绝新冠而西方民主社会里面没办法做到一样。但是凡是都有度的限制,就像在东方的民主社会里面人们的集体主义思想也可以做到强制约束一样,当这种批判走到了极端的话,中国人民的另一面就会被激发出来,而自己再也不像看到60 70年代的悲剧了。

2020年8月14日星期五

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

 《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成立吗?为什么? - 输给睡魔了抱歉哈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64068/answer/87955866

看过小破站上面的我的三体系列之后再一次被三体里面的情节和人物打动了一次。每次读都会浑身起鸡皮
疙瘩。然而在读过上面的知乎回答之后觉得的确,一旦涉及到社会学,复杂的程度就不是科学方式能解释
的了的了。
不过不知道最近兴起的数据分析在社会学上面会不会取得突破性的改变,去一改社会学的非科学研究方式
的局限。
也许社会就像大脑一样复杂,像量子力学一样的琢磨不定,因为某一个小小的单位的一个非理性或者所及
的决定就能影响整个系统的走向。
这样看来,宇宙的真理其实就是一片混沌,或者就是一篇量子云,当观察者去观察的时候,要么就是太复
杂导致没有规律,要么就是只有宏观上面的规律才能观察到。
量子力学的解释与传统力学的解释;观测实验时候的噪音的理解;各种各样数据的分布的理解;
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都在数学家或者更明确的说是统计学家的研究结果中寻找。

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

14亿人的“二八定律” 【量子学派】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491334284677.htm

(原文在公众号已被删)

“6 亿人”后面的真相
不止有盛世繁华,还有残垣颓瓦
不止有北上深广的四通八达,还有阡陌不通的边缘小镇
不止有年赚千万的娱乐明星,还有更多失业在家的啃老青年
不止有归不了国的留学生,还有很多上不了学的小学生
......
总理一句大实话,惊醒了无数人。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 3 万元人民币,但是有 6 亿人每个月收入也就 1000 元,1000 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看惯了各种炫富,面对这样的数据和真相,一下子回不过神来。
特别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扎人,数据符合科学逻辑
从 14 亿的总人口看来,如果再进行数据中位数精细化处理,
就会发现数据后面有一个经常听到的字眼:二八定律
20% 的人掌握世上 80% 的财富。
读懂二八定律,才能更好的读懂总理这段话的价值。
1
什么是“二八定律”?
1897 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提出该定律。
他在研究财富和收益取样中,发现大部分财富 流向了 少数人手里,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微妙关系。
最后,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
社会上二成人占有八成社会财富。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其实不仅仅是帕累托,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社会中存在这样的规律:
权力者会越有权力;
财富者会越有财富;
有名的人会越有名;
美貌者越会被人关注;
智慧者获得更多智慧;
国家一旦强起来,会越来越强。
《圣经》中早就有记载:强者越强,弱者愈弱
所以二八定律又叫:马太效应、累积效应、滚雪球效应、规模效应、长尾效应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长长的尾部揭示大部分人只占据很少的资源
二比八只是抽象描述,它并非准确的数学表达
❶相当多的企业组织,20% 员工贡献了 80% 的价值
小部分国家控制着地球上的大部分资源
❸大部分独角兽企业在核心大城市
❹全球金融资源集中在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少数城市。
所以,社会科学家和统计学家一直致力于把马太效应数量化、模型化、几何化
这些模型化尝试都比较粗糙,直到物理学家巴拉巴西的出现。
2
幂律分布
统计学上存在各种分布:
常见的正态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式分布
还有一种分布不太为人熟知:幂律分布(power law)
幂律分布的英文名称是权力规律
越有力量的一方会在博弈中越来越有力量
以下为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的对比图: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以上横坐标表示网络内个体数量,纵坐标表示资源数量;正态分布的资源集中在中间层,而幂律分布的资源集中在头部很小区域,长长的尾部资源很少
那这张数形图是由哪一些点组成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数学函数式?
1999 年,美国物理学家巴拉巴西通过对网络结构的研究,确定幂律分布背后的无标度网络(Scale Free)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红、黄点是核心节点,绿、紫点是次要节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
幂指数分布的形成,因为人类网络结构非常特殊20%左右是网络超级结点,这些超级结点接入社会的80% 的资源
凡是在无标度网上传播、分布的资源、权力、信息、知识都遵循着幂律(二八)分布。
以下是无标度网的特点:
自相似性(数学分形的社会学特点)
自相似又叫规模不变性动态增减不影响结构特点,如圆的大小不影响圆周率π。无论社会网络增大还是缩小,二八分布不会改变,自己与自己保持相似性,与网络的尺度大小无关,所以才叫scale-free (无标度)
偏好连接
所谓偏好连接,无论自然事物还是生物行为,都会偏好中心节点,如雨滴的形成需要核心处有一个微粒灰尘作为凝结核;星系也需要至少一个核心恒星;生态中一颗大树周围会聚集一批小型生物。其实这是物理的最小作用量原理、经济的节约原理、博弈论的弱者搭便车原理的表现。
两极分化
中心节点的连接越多,资源也就越集中,于是,大部分网络节点只能占据 20% 左右的资源,在曲线图上形成一个长长的尾部。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4 种基本网络结构
如果我们将正态分布看成是平民主义,那么幂律分布就像精英主义
一个崇尚平等和公正,一个爱好自由和效率
一个偏向于公共治理,一个更偏向于市场自组织
到底哪一种选择更好,这应该由历史来回答。
3
“中心节点”如何成形?
我们以上说的宏观社会现象,看到的是一个 20%“超级中心”的结点网络。
每个人单独是零乱的,是无序的
但形成一种整体时,它就会形成一种有序的中心结点
为什么有的人是中心结点,有的人是零散结点呢?
搭便车(抱大腿效应)
搭便车式的占便宜是形成无标度网和二八分布的关键。
新加入社会网络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首先会选择加入已经占据优势的节点,实现利益最大化
一旦每个人都想和中心节点相连,就会增加中心节点对其它小节点的吸引,形成累积效应,最后形成强者越强的幂律分布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生物中的搭便车
社会关系网、金融网、互联网社交软件是最显著的幂律分布,名人、金融中心、微信会聚集大量资源,而且轻易不能取代。
能够抱住大腿的人,确实也得到了更多的回报。
很多时候,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很小,但是大部分人仍然会去投资第一名,导致第一名拥有的资源数量远远超过第二名。
❷乌合之众心理
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其实也是占便宜的表现。
跟随大众的选择,即使错了,错误的成本也会被平均分担,所谓法不责众。
当大部分人都说皇帝穿了衣服,跟着说就是最优选择;
购买东西时,看见已经有很多人购买,至少说明品质有保证,即使品质有问题,打官司时也人多势众。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大部分人的知识和判断能力都比较差,面临着信息不足和信任问题,从众对他们而言不是非理性的盲目屈从,并非全是愚昧,而是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❸模仿与创新
不过,一旦某个坚持己见的人创新成功,打开一片天地;
原先只是轻微地反对的人就会选择观望策略,然后从观望变成模仿者和山寨者
模仿的成本低,收益却有保障。
模仿是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的博弈策略,新技术一旦发明出来,传播速度会非常快。
不想付出代价又想得到好处的搭便车行为是人的固有本性
这种有意识的行为迫使后来者总是倾向于依附之前的强者,却恰好产生了强者越强的结果。
举个例子:
你高中没有毕业,稀里糊涂地跟随自己的表兄来到北京,然后稀里糊涂地找了一份工作,对于你个人来讲,你并无明确目标。但从宏观上来讲,因为你的加入,北京强化了它的中心结点的力量。
4
强者愈强道德吗?
我们回归到总理所说的数据:
6 亿人每个月收入也就 1000 元
同一命题就是:
中国极少数家庭占有极大财富。
这道德吗?这合理吗?
社会中的强者定律随处可见:
几个大公司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几个国际金融城市吸收了绝大部分国际资本
几个大国操控世界局势
少数富人占有了大部分资产
甚至在演艺界也是如此,少数明星吸引了大部分流量,大量德艺双馨的演员不为人知。
很多人对此愤愤不平,好像二八分布具有“原罪”:
它是资本的阴谋社会的阴谋有钱人的阴谋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事实是,大部分二八定律都是自发形成的,是普通人搭便车、抱大腿、从众、模仿的结果。因为大家都想和最优秀的节点连接,想从核心节点获得更多的回报,这是普通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选择。两者是互利的。
大型公司的垄断并不一定是坏的,它可能是消费者自发促成的自然垄断
城市金融中心的成形,因为它提供了最好的金融服务,大家都趋之若鹜。
80% 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 20%的方面,这20% 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 的发展
所以不能武断认为:二八定律是不道德的
5
中国现状是“二八定律吗”?
二八定律不仅是一种社会规律,也是一种自然规律。
自然形成的二八定律自不必说,它可能是至善的,应该尊重。
社会形成的二八定律应该有一个前提条件:它是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形成。
而这种公平公正的环境:一是健全的法制,二是契约精神
如果这两个前提不具备,那它很难形成一种健康的“二八定律”。
1978 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整体上走的是一条市场化的道路
邓小平先生说:让一部分先富起来。
40 多年过去了,从财富上形成二八定律,这是符合设定的。
然而事实的真相更可怕,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2015》数据显示:
中国顶端 1% 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
底端 25% 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 1% 左右。
这两个 1%,正是中国财富状况的真实写照。
更准确的数据是:
2019 年,中国三家股份制银行公布了各自的年报,在年报中揭示的一大数据告诉了我们:2% 的人群,或许就能占有 80% 的财富!
14 亿人的“二八定律 ”
这已经不是二八定律了,这是一个畸形的网络结构
我们甚至要审视这个环境到底是否公正,是否公平。
6 亿人的命运会改变吗?
有人说,勇敢的总理说出了真实的数据
名义上经过统计和平均,人均年收入是 3 万元人民币,中国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
事实上还有很多人月收入稀薄无比,1000 元可能是很多人的天花板
他们是在统计中被高收入者硬拽进中等收入的。
张家有钱一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
不再在浮夸中自我唏嘘,
如何实现这部分人的跃迁?
总理忧心忡忡,莫过于此。
这个 14 亿人口的国度,二八定律已经失衡
此时更需要激发内部流动性优化配置资源
既有自由与效率,又有法制与公平
重新塑造出一个动态的、健康的二八社会结构
6 亿人的命运,将会有更好改变。

2020年5月14日星期四

Reddit vs Twitter

最近几天又重拾了Reddit账号然后与Twitter做了一下比较实验。
先说结果吧,Reddit上面会有upvote和downvote去限制一些downvoted多的评论再去被大家看到,而upvote多的评论会被顶到更上方。然而与twitter不变的一点是这种民主的投票并不会改变用户的偏见观念。比起有证据有例子而且好好说话但是偏中立的评论,没证据没例子然后上来就骂街的评论仍然会占据高位。也许是因为在政治观念上面绝大多数人做不到收集两方证据然后做出合理结论的原因。而在其他非政治课题上面或许会更加尊重别人的观点。而twitter上面就完全是互相对骂而已。
这种upvote和downvote的方式基本上是民主投票的延申,而民主投票也会出来让人不理解或者不理智的结果,现在的白宫班子就是很好的例子。并不了解美国的政治科学学科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影响是在哪个方面,但是很容易得出来的结论是政治科学里面也许不需要尊重对手。对于对方可攻击的地方予以强烈抨击,对于对方正确或者好的地方予以不清楚或者无视。而媒体在政治里面的作用就是去巩固媒体支持的政治方向的肯定和对对手的抨击或无视。
政治科学也许是一门让人们分裂想法的学科,然后再用心理或者其他手段去让人们的想法更加分裂从而逼迫人们站队。然而自己并没有真正接触政治科学领域,所以这一切只是自己的臆想。也许政治科学里面也有如何去优雅的尊重对手,但是目的也许还是去为了自己的利益。觉得政治科学里面的东西会适合一切在世界上为了成功而需要做到的努力。也许去了解一下还是有好处的。毕竟世界上成功的人一定要贪婪才可以。

2020年5月5日星期二

理想国

地穴寓言,allegory of the cave,是古典哲学最终名的比喻之一。在理想国对话及第七卷的开篇。
wikipedia link

在里面提到并讨论了关于这个思想实验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观点:

  1. 被禁锢的人所能观察思考并建立理论的一切是基于被禁锢着的信息来源。
  2. 当禁锢被打破,面对背面真正的光芒会不适应,痛苦,以至于会回到原来的阴暗处去继续观察原来的被禁锢的信息。
  3. 当被强制暴露在真实信息来源下时,最开始一样会感到痛苦然后去先观察熟悉的事物,比如阴影,但是会在适应之后发现阴影背后真实信息的来源并且进行思维转换。
  4. 当适应真实信息世界之后再被放回原来被禁锢的地方,黑暗的地方,会在一起经历不适应。这里的不适应和2里面的不适应,在理想国里都用同样的人眼对光亮的调节作为容易理解的手段来去比喻对突如其来的思维转换的不适应。
  5. 讲2和4里面的思维转换进行引申,2里的人比作未受教育的人,4比作不愿做实际事情完全从事只是研究的人,而需要在两者间从容切换的人比作管理治理国家的人。上则能到理解真理的高度,下则能与囚徒们同甘共苦。
这一些观点基本就是理想国里对治理国家的人的希望,也是领导人们热衷于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这个思想实验里面也体现了古典哲学里面的一些观点,比如知识不是灌输来的,知识是灵魂中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教育和学习只是去引导人去转变灵魂的方向的技巧。灵魂本身拥有视力,而教育并不是把没有的只是灌输到灵魂里去,而是让灵魂去看该看的方向,让其能正确的把握方向。

不过如果没有神的存在去定义”正确“的东西的话,这个对教育的定义也不是很完美。

假如用统计学的方法去让多数人的决定或者观念来去决定“正确”的定义呢?假如真的可以做到这样的实验,那么是不是证明社会作为整体是不是知道“正确”的定义呢?

我觉得更有可能的结果是多数人的决定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定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类是分裂的,每一个人所处在的群体的倾向性会由群体里面大多数人的看法和舆论去左右,然而群体与群体之间是有一定的缓冲距离来保持不同群体之间的观点的不同和共存;一部分原因是统计学的多数会让人数大的群体占有更多的投票权;还有一部分就是很多事情没有“正确”与否的定义,然后“正确”与否是基于在历史中不同时间点的人类的理解。

如果抛开统计学方法的限制,单纯去思考“正确”的定义,如果有,意味着什么?没有,意味着什么?

有。这意味着总有一天人类会找到这个合乎基于因果论的科学或现代思维方式下的结论。真理的定义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存在问题。那么这个真理是如何决定下来的,是如何存在的,是接下来的思考问题。如果继续下去所有的问题都是有结论的,那么宇宙的问题应该会最后归结于一个终极问题,就是宇宙的来源问题:为什么宇宙存在?

没有。这更像是现在人类所面对的宇宙面对的人类社会的样子。而如果真的有一个人类可以认知的宇宙的极限的话,那么终极问题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个极限?如果像Wolfram的理论那样,物理学是超网结构的话,那么最基本的几个法则为什么存在?

人类对于有些观念的理解是单方向的,而有些观念的理解在历史当中是来回摇摆的。

现在的想法:单方向的都是关系与时间的,而摇摆的是关系与除时间维度之外的自然世界的。
时间维度的引申:生命。接下来的引申:欲望。
自然世界的引申:平衡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然而这里面有一个奇点就是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是单方向的还是摇摆的呢?如果是单方向的,那么神造论就很有可信度;如果是摇摆的,那么按照宇宙长度来说这次摇摆的幅度有点过大了,何时才能再次摇摆回去。

把宇宙的思考放在一边,仅讨论人类社会内部的话,人类现在追求的是单方向的。而单方向的追求就需要人类的欲望去驱使,用欲望去更加专注的人会再现在社会更加受人追捧。

而自然的平衡的力量在现在的人类发展面前显得其实微不足道。不论是经济的摇摆还是人类对病毒的一次一次战争,并没有让人类重回几百年前的水平,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相对于一百年前的流感丧生上亿人口,现在人口密度的增加和交流手段的发达并没有让死亡人数相应增加,而是大幅减少。真正的发展停摆或者回退可能还是需要冠状病毒的传染性与埃博拉病毒的致死性相结合之后的产物,而到那时候我相信人类已经有更好的方法去对付它。

总之,专注会让人类更加朝着一个防线:适应人类生存,的方向去发展。

从现在来看,消灭人类的方式应该还不会在人类社会中突然出现。只能让宇宙的陨石或者三体人负责了。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写在历史中的现在

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历史。
多年之后出生的孩子可能会好奇经历这个年代是什么感受,就像我好奇经历6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的人都是什么感受吧。
不过,在历史的湍流当中,似乎大部分的人都是其中的一个小分子,感觉不到太大的波动。而也有一部分人正好夹在了各种湍流的风口浪尖,而他们对时代的感受会完全不同。
这次的事情自己深感到了对舆论控制的重要性。其实一切都是人自己决定的,自己规定的,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并不会真正抽丝剥茧去进行真正的独立和批判性的思考,而只会寄托于媒体对信息的过滤然后再去巩固自己的世界观。
所有的媒体的存在就是为了这些人去服务的。在非科学和统计的方法的支持下进行信息的收集和过滤,然后把过滤出来的东西去喂给大多数人,在合乎他们的胃口的前提下。
欧美的新闻播报方式基本都是一样的,在事实之后加上观点和之前对整体情况的偏见。比如在播报任何关于中国的新闻的时候,先放事实,紧接着就是拿出来陈年旧谷子,比如文化大革命啊,8964啊,法轮功迫害啊,人权律师啊等等的事件去联系现在的事实。这样以来,第一,会巩固对这些事情略有耳闻的人对中国的偏见,比如即便是相对正面的中国的报道,也会因为联系到这些事件之后让人把正面的报道要么当作了对以前邪恶的救赎,要么当作背后肯定有猫腻的只是存在于表面的正面事实。通过这种手段,媒体可以做到不会让自己的报道前后事实违背,而且会加强对这些人的观念巩固作用。第二,对于在之前对中国的想法并没有偏见的人,会让这些人好奇为什么这些正面的报道会联系上以前的一些事情,然后了解以前的事情之后就会改变对中国的想法,即便这些事情本身的争议很大,背后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留下来的各方面的资料当然都不会对中国有利,因为同样的手段在之前的事情的报道中被采用。
追随根本的原因的话,第一应该就是殖民时代之后全世界对西方语言的侵入的无防备。全世界很多国家自己的语言都直接被抛弃了,直接完全接受西方语言,而全球化的进程也是由大英帝国时代的残留提供了手段。接下来,18世纪开始欧美对全球化追求的欲望达到了顶峰,先是用殖民的手段,然后20世纪之后用大规模的战争的手段去巩固全球化的正义性,而使用的手段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自由和民主两个听起来完美的思想。同时在20世纪美国在二战之后的天时地利人和情况下对资本的控制进行了整理,完善了自己去实行自由民主思想的必要条件。先是语言,然后是思想,最后是资本。这三方面造就了美国对全世界所有方面的的完美的控制。在这三个方面如果不能一起击破的话最终任何的努力只是昙花一现然后被淹没在历史当中。
语言:在现在全世界语言分布的情况下会越来越倾向winner takes all的理论,也就是说的人多的语言会越来越多,而少的语言会越来越少。所以不会出现一个新的语言蔓延到全世界的情况。当然,是以现在技术的条件下。如果NLP真正做到可以翻译任何人的任何语言下面的任何意思,并且学会现在所有媒体熟练运用的信息过滤的方式的话语言这一个方面其实是中国作为输出自己思想的方面最有希望成功的方式。
思想:人类从来不缺思想,也就是说其实绝大多数的想法在很多年前哲学家们已经思考过了。到现在对于政治的主义基本就剩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向,而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用唯一的一种,而都是两种的结合在不同比例下面的结合。除了政治体制的思考,很多对人性本身的思考也是很全面的,比如自由与平等的矛盾,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矛盾。而民主这一思想其实是政治思想和人性思考像结合之后的产物。自由是人们对于贪婪的欲望美化之后的概念。人类在19世纪之后的飞速发展正式建立在贪婪,或者是自由的追求下的现象。人所追求的自由是什么,无论追求的是什么,背后都有贪婪的欲望在驱使。比如所谓的财政自由,是指对物质上面自己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自由?这个问题已经在所有人身上,无论有钱还是没钱,都能看出来结果,就是在财政上面不存在真正的自由,无论你多有钱只要你还是在追求物质上面的贪婪,那就永远没有尽头。接下来思想的自由,这个只存在于思想当中,如果人能做到完全去追求思想的自由的话那么现在没有任何的人会去阻挡你的思想,因为你只要在脑子中思考就好了,这也许是唯一而且绝对的自由。但是很多人说,中国不让人思考,政府会禁掉各种各样人的想法。而事实上,没有任何的政府或者个人会禁掉每个人的想法,只是限制的方式和手段不同而已。在中国,因为自古以来集体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政府所管辖的事情会比西方多很多,在管辖的同时也会照顾人的感受,有点像中国父母,爸妈管得多但是照顾的也多。而在西方,自由主义让政府一旦管得多一些人民就开始进行地方运动,就像四方父母,爸妈管得少,给予孩子自由更多,但是照顾的也少。这样在政府上面体现出来的区别就很显而易见,一方面的极端是什么都管,然后不让你有别的不好的思想因为父母的多年的经验告诉你什么是对的,而另一方面就是什么都需要你自己去想去经历,而我不会去管你自己怎么去思考。然而两方其实都没有做到完全的极端,否则两个社会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一样。在中国多年的集权社会的经验孕育出来了公平的自下而上的晋升体系,即科举和现在的高考。而看似崇尚自由的西方社会因为从小就告诉你了自由是第一,所以就没有任何帮助你晋升的渠道,因为,well,你的选择都是你的自由。以前是各种贵族的阶级体系,现在是各种隐形的圈子,比如兄弟姐妹会政治世家财阀世家来决定你可以在哪一个阶级去体验你的“自由”。
而中国一直被西方指责的对思想自由的禁锢其实是存在的,然而中国自古以来的经验告诉了中国人思想的自由并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是一个爱好罢了。给自由的思想提供实验的场所是西方近代社会的做法,而这其实本质上就是去鼓励贪婪的人去满足自己的贪婪。而中国和宗教时代的欧洲都知道贪婪的后果就是对人类集体的不公平,而且这种不公平是隐藏的,因为中间会经历很多环节的关联而导致贪婪的人和最后收到不公平的人之间的联系会让人忽视掉。这就是为什么商人从来在中国都是最让人歧视的职业,在古代欧洲同样,因为商业就是对金钱的特别贪婪的人才能去有动力实现的,对金钱没有欲望的人就不会各种客服艰难险阻去赚钱了。
而西方支持的去批判中国体制,控制人民思想等等的人其实也是因为贪欲,要么是想拿到各种好处(金钱,身份),要么就是单纯的想让别人追随自己的想法然后去满足更大的欲望,比如政治上颠覆政权或者西方得奖然后自己可以名利双收。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贪欲也就很小,在体制里面能活下去,有吃穿住就可以了。而那些想冲出体制,改变体制,想改变世界的人必须靠强大的贪婪的欲望才能让自己坚持下来,这种贪婪,同样要么是对金钱上的贪婪,要么对权力上的贪婪。这些进步的欲望正需要金钱和权力上面的正向反馈才能持续下去,让人持续去努力。这里面权力上面的反馈可以体现在更多的方面,比如享受的特权(例如,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进入的宴会),人群对自己的认同(例如当明星)和可以容易的执行自己的想法的权力(例如当美国总统,即便是多么愚蠢的想法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去说去执行)。
另外一个群体有一些不一样,就是科学家或者思想家。当然不排除里面也有是把金钱或者权力和集体认同的欲望作为动力的人的存在,这些人让自己努力的动力则是对这个宇宙的好奇。而正向反馈基本就是体会在自己的想法与现实的观察一致的时候带给自己的快感。这个其实跟一些商人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然后得到商业上的成功的正向反馈基本是一样的,就是当自己对世界的想象和现实的反馈一致时的快感。只不过商业上面是用金钱来体现这个反馈,而科学或者思想家会更纯粹的只是对这种一致产生快感。

吃过中午饭感觉想法被打断了,不过重新看一下自己写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偏心理学的解释和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了。

资本:对这个的控制就是体现在美元上面,这个基本所有人都知道重要性吧。当一个国家控制着全世界交易的硬通货,当然这个国家得到的好处就是不言而喻吧。

不管什么样的体制,其实每个人更关心的应该是微观上面对自己的影响,而非宏观上面的纷纷扰扰。别的地方的情况,媒体都会以水深火热的报道提醒你自己住的地方还不错哦,你看看别的地方都什么样了。基本的事实其实现代国家都没办法去很严重的扭曲,当然除了朝鲜,这一点全世界都差不多。然而对于事实的过滤方法每个地方可能略有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就是用通过添油加醋或者不去除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阐述自己的想法。而在微观上面,其实一个人无论在哪里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会有得失,有人欢喜有人忧。对于新冠这个事情,微观上面的处理其实中国跟美国西方都有各自的难处和长处,而且很多的事情其实做法都是同样的。比如中国对无症状感染者之前不计算在总统计人数里面的做法,在西方也是一样,甚至很多地方比如纽约在试剂盒已经很充足的现在依旧没有被检测,即便症状已经持续了很久而且基本百分之百可以确定是新冠感染(我老板的妹妹就是,现在已经2周,身体渐好)。所以说人类在这个病毒面前的手足无措跟政治体制并无半点关系,而政治体制恰恰是让更多人感染病毒的原因。西方的自由开放的人的观念和接触方式加上不作为的管理体制,中国集权体制下面遇到问题时候缺乏有效曝光渠道所带来的对策的迟缓,都是让控制病毒成为难题的原因。种种的方面都影响科学在人类面前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对于科学可以证明出来的手段--完全的城市封锁在中国可以做到但是在西方几乎不可能做到,而科学正是西方发明出来的探索世界的方式。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灾难应急方式其实在一些程度上面弥补了自由散漫的社会对灾难应急的不足,但是当真正的灾难降临,显然还是远远不够。
其实求同存异这一点才是正常大多数人应该采用的方法,然而因为思维的不透明和黑暗森林法则,使得那些追求贪婪满足自己欲望的人让求同存异变得收益底下,这点在博弈论里面已经很详细的研究过了。比起接受敌人共同生存,消灭敌人或者将其同化才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生存之道。这是智人赖以生存的方法,亦是其他人种(如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原因。

解决世界问题的终极办法,一是树立新的共同敌人,比如外星之类的。二是全人类信息共享,而这种共享并不是网络全球化这么简单,而是在没有人类自己的有目的的媒体的情况下实行的人类信息共享。这个事情人类是不可能自己做的到的,现在的希望只能寄托于完全体的人工智能,当然这个人工智能也不能拥有像人类一样的偏见和信息过滤的方式的条件下。所以这个人工智能首先要学会用统计方法去理解所有跟人类社会相关的信息,然后用科学方法去继续探求这个宇宙的方方面面。而这种人工智能现在也没有好的方法去实现,现在的人工智能都只是在模拟人的思考方式的低级人工智能。或者,在不同的人的眼里,这也许就是神。

(第二天)
感觉自己乱七八糟写了太多东西,而每个方面似乎都能进行延展然后用超图的方式去链接在一起,Wolfram的理论很有道理,不只是物理学的基础原理是这样,人类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似乎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连接在一起。我去好好学学超图理论了。

2020年3月12日星期四

Thoughts about talented and myself

今天像往常一样一边开车一边听日谈公园的节目,然后听到了哈佛伊朗博士讲自己在八中少年班的故事,然后就听到了尹希,哈佛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 刚才看了下15年时候对他的采访,感觉到了真正的shelton在现实世界的代表。在这些天才和成功的人的身上总能看出一些共有的特质:喜欢马拉松,能坚持,会social,对自己懂的东西和不懂的东西会很清楚的分开。

最近自己也经常去想自己的长处是什么,自己的短处是什么,学生时代的成绩代表了什么,为什么自己在工作上的成果并没有像成绩一样那么的突出。

首先,对于意见新鲜的事情自己会有额外的热情去探究,在这段期间自己会进入很高度的激活思维的时段,这种情况下的自己会体验到200%的专注力和理解力。 但是自己的问题是这种时段并不是很容易找到而且持续时间不长。 学生时代一般会在考试的时候达到这种程度,在现在工作的时候一般会在听新领域研究的presentation的时候达到这种程度。在思维被高度激活的时候自己会把对一件事情从0开始到normal level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让别人觉得对信息的理解速度很快。
另外一方面,之所以不容易出发思维高度激活状态的原因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太多,而每件事情并不是特别相关联的,这样从一件事情到另一件事情转换的时候会失去原有的状态然后从零开始。这种转换会让自己浪费时间并且浪费自己的专注力,从而减低做事情的效率。(在总结以上的想法的时候正好证明了另一个自己的弱点,就是对自己想法的具体化能力局限于当自己将想法对外输出的时候,不过这个应该是一个通用的特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的话无外乎与别人分享想法或者自己找一个这样的平台去具体化自己的想法)。
解决方法的话应该就是尽量不要去分散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时候的注意力,然后将比较相近的事情放在一起或者接着做,而比较远的事情放在中间有隔断的时间去做。类似的可能关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可能还有很多,自己应该尽量去用这些方法来提高自己做事情的效率。


Fiona Rawsontile: Interview with Dr. Xi Yin

Fiona Rawsontile: Interview with Dr. Xi Yin:                                           By Fiona Rawsontile, Sept 2015 This interview was inspired by an earlier interview of Dr. Yin I ...

网飞三体 第一季观后感

 之前看过b站的动画三体,然后是腾讯的三体剧,最后看的才是这个网飞的三体。 动画三体里面对角色外形之类的设定比较追随原著,剧情上面也还好,虽然我没看完。腾讯的三体剧我好像也没看完,但是观感就是除了大史跟想象不一样之外其他的内容比较忠于原著。但是由于审查限制,一到关于警察就神乎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