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重殘枝星寥落,雪消遠嶺水微遲。
龍甦幽谷風送樂,日暖青峰松映曦。
Chatgpt 还是挺厉害的,调教了一番之后给了我这首诗。
前两句冬风萧瑟,冰雪初融,而后两句巨龙苏醒春暖花开,正好对应了新旧交替的时节,并且把乐曦藏尾。
甦这个字的繁体很喜欢,龙苏这个简体完全没有巨龙苏醒并重生的感觉。
整个诗对仗也很工整,意向也比较简单易懂,不会不知所云。
霜重殘枝星寥落,雪消遠嶺水微遲。
龍甦幽谷風送樂,日暖青峰松映曦。
Chatgpt 还是挺厉害的,调教了一番之后给了我这首诗。
前两句冬风萧瑟,冰雪初融,而后两句巨龙苏醒春暖花开,正好对应了新旧交替的时节,并且把乐曦藏尾。
甦这个字的繁体很喜欢,龙苏这个简体完全没有巨龙苏醒并重生的感觉。
整个诗对仗也很工整,意向也比较简单易懂,不会不知所云。
这两天在b站突然火起来了这个视频。
先说自己第一次看的时候的观感,其实用两个词就能概括:叹气和泪水。
视频里面没什么废话,直接讲了自己二舅的故事。用半调侃半写实的语言在11分钟之内讲完了一个普通人的似乎不太普通的一生。
首先就对一个自己做视频讲故事的人而言,这个微纪录片式的视频其实质量是相当高的。用现实录好的素材来讲一个跨度几十年的故事片段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方式。语言上面虽然有时候有一点甩金句的刻意,但是对二舅的故事而言能感觉到的写实和真诚。
随着视频的爆火就带来了各个方面不同的声音。这其实是比原来的视频更有意思的事情。其实从这里也能大概看出来华语或者直接说大陆圈子的人的不同的姿态。
1. 正如弹幕里面的那样,感慨二舅是个能人,只是生不逢时。如果是现在的话能至少走得更高,更有成就。并且质疑以前是否真的会打针把腿打瘸。对文革以前甚至现在的共产党政治一无所知的小白。这也是视频里面第一层的意思。所有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的反思都被一笔带过,只是著重在讲主人公的故事上面。
2. 质疑作者的目的性和二舅的真实性。对社会背景虽然不敢太提但是始终强调这种视频的目的不单纯,有支持民众躺平的嫌疑。代表性的就是"老牌恶棍“”量子学派“等的文章。虽然在墙内,但是他们总想体现出来自己的思想境界在作者和1类群体之上。我能看到你们看不到的东西,你们说的那些都是表面的事情。为什么不好好说一下社会现实?为什么不让二舅说话?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帮忙然后现在揭人家的伤疤?(十万个为什么等于是)
3. 直接骂政府的不作为和墙内的民众没骨气。这些人当然是存在于墙外的比如reddit和twitter上面的群体。这些人当然从来都是任何事情都能扯到是共产党的错误或者是民众的不反抗。真的是:任,何,事。这些人可以借用reddit和twitter上面不懂中文的平台来传递自己的不满和阴谋论。跟支持trump的民众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难怪大纪元会给trump捐那么多的钱。
4. 回归到1类群体,但是是看透了其他群体之后的人。我觉得作者其实就是在这里面。不管社会现实什么样,不管我是不是能做不能做,不管为什么我不多做一些,我只是想讲这个故事,我只是想把这个故事讲好,让二舅的一生能有个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来的影子就可以了。为什么不去讲社会现实?作者压根没想讲,或者说讲了有用么?况且作者在之后也接受了采访,明确说了绝对不让二舅接直播什么的,而且也试图帮过,但是对二舅来说最好的状态就是现在。最好的就是身边的这些邻居乡亲们能需要自己,能继续积极乐观的活着,也饿不死。
2和3类人总能把一切归结于共产党和政府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因为有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做比较然后得出来的结论。似乎一切都能被政治体制所改变,被政治制度所治愈。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人类所发明的一切的东西不都是为了满足一小部分人的欲望而让另一大部分人失去原来所拥有的吗?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里面出生在贫苦的家庭里面,始终受歧视的社区里面,生来残疾或者被大公司搞残疾的人,难道就能得到真正的公平?如果说连讲二舅的故事都是为了宣传躺平主义的话那欧美的尊重个人想法的观点也可以与之媲美。在欧美有多少人就是因为太被尊重个人想法而走入歧途?就是因为表面上”尊重“每个人的想法而事实上淘汰那些不上进的人们?
自己活得明白才是对人的一生来说做成功的事情。无论在什么社会里面都是如此,向来如此。对于个体来说每个人的背景环境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在有限的资源里面做最多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衡量这个人的成功的唯一途径。换句话用作者的话说是”饱满度“也为之不可。
而且,这些东西其实还需要自己去总结和理解,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这样才能自己相信这个理论是对的。
先来Link
其实从这个blog开始的时候就不断的关注在中国的人权的问题。而随着这些年看着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看着有钱人越来越多,民众似乎也是越来越有钱,0几年的时候不断在网上频繁出现的各种人权问题如今在国内基本都到达不到大众的视野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年西方人们对微博等大众平台对于中国人权问题改善的期待在这些年来越来越小了。而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审查制度的完善也到达了同样的高度。从这方面看来,中共在保持国家稳定的问题上面的投入产出比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其实政府主导的研究和技术发展的项目里面大多数还是遵循着copy-paste的手段和方针。不过这些项目渐渐从表面的商业产品上转变到了背后的技术层面。这点也着实证明了国内技术的进步。不过在网络长城上面,我觉得国内的技术应该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其实就关键词封锁等算法而言并不复杂,难的是难在如何将上面的指令到达公司内部然后尽快的形成干涉。不知道在国内的互联网私企里面是否存在党委书记这个职务,以及如果存在的话这个职务的主要责任是不是就是对信息过滤负责。谁在做屏蔽的决定?谁在中间进行传达?如果发生屏蔽延迟导致事情发酵过大的情况,谁来负责?
其实中国的问题从来不在于是否像外界所说人权打压,而是以权谋私。这个才是中国群众最深恶痛绝的事情。人权不人权只是西方的定义和概念罢了,这么多年西方媒体的不断宣传只是把人权这个概念在国内越来越妖名化了。10多年前的时候说起人权人们还是会想起一些人权律师啊,杨佳啊之类的例子,而现在说起人权国内的人只会想到西方媒体贼心不死而已。媒体的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一方面看似能让更多人接触到更快更新更多的信息,但事实上只是让人减少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时间,取而代之的去看狗狗和婴儿视频罢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特别在这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以权谋私,全世界人深恶痛绝的课题,在中国却是亘古至今不变的话题。西方的民主体制和媒体的第四支手的力量似乎已经解决部分问题。但事实上在钱的面前政治的力量还是可以左右很多事情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么深受诟病的枪支问题在美国却无法解决,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并不会听从底层人民的声音,而只会听从金钱的声音。在现在的社会里面,似乎只有钱的声音才是最大,然后所有人都为了能听见一点钱的流动的声音而前赴后继赴汤蹈火飞蛾扑火。
任何事情的发生似乎都能从不同角度来解释出不同的结论。
回到彭帅事件,先从彭帅自己的角度,为什么会在最开始10年前就发生关系?是不是为了能让自己脱离国内的举国体制而采用西方的教练员体制?这种体制的变化的代价和当时的交易筹码是什么?到现在不想继续这个关系了但是为什么只是采用微博这个方式?目的仅仅是metoo的运动的一部分吗?这么多年彭帅在国际上面的话语权难道不会有更多的方式去传递信息吗?如果从一开始就不愿意的话为什么这么多年不收集证据?假设真的是你情我愿,那现在的微博的意思是自我觉醒吗?
再从外界媒体的角度就更百花齐放了。就看wiki里面各方政府的回应就能看出来跟现在中国的关系。就像孩子被父母打了,然后别人的父母各种谴责打人的父母的情况似的,没有人真的为孩子着想。那些打球的队友对手的回应也只能说大部分确实是处于对彭帅的关心。 而事实上即便彭帅除了三长两短,会有多少人能付出一切跟政府机器对抗呢?也许只能期待他们比中国民众更加了解自己民主的权力了。
而从中国政府角度来看,舆论压制和时间平息自然是最正常不过的反应。但是在中共内部的反应呢?真的会有人去问张高丽这个事情吗?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所有的党章是不是就是给别人看的呢?(话说其实我问出来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心里的结果了,哈哈)在这里是不是国内人的想法就跟在美国的民众对枪支的想法一样的:虽然我觉得这个不好,但是反正没发生在我身上,而且我也做不了什么,所以就这样吧。A想,我会用A的方式来解决B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A自己的问题;B也同样。
这是不是就是一旦成为留学生就没法步入政界的原因?除非留学的地方跟自己的故乡的政治制度是相似的。特别是本科时候出外留学的人。每个人的视野是被自己经历的事情所局限的。但是被拓宽视野的人会对更多事情有更强的容忍度,因为知道你所不能忍受的或者不可思议的事情和制度事实上在另一批人面前不算什么。
每个人只有很短的一辈子,只能做那么点事。有人不想理解别人而只贯彻自己的想法,但是也有人理解所有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前者可以做政治商业媒体,后者可能只能自己想想哲学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我也许就是后者,接触太多,理解太多,想法太多,而做的太少。就跟这篇blog一样,当初的时候想的好多,但是下笔之后又是乱乱糟糟。从人权到政治到东西方又到人生,这还没扯上ML和区块链呢,yet you know what I mean. 也许AI和区块链这两个极端才是解决人类各种问题的方法。
ML的核心是用大部分观点去判定一个新的类似的案例。而如果训练的模型所用的案例不够或者带判定的案例过于模糊则ML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51%真的比49%好吗?当然这只是现有的ML的方法而已,如果真的出现超级AI可以利用无限的数据去做学习的话,并且每一次testing也是AI的学习的一部分,那么感觉与其消耗巨大能量去模拟人类世界的方方面面,还不如重新自己建造自然规则然后任其自由发展。快速高效的技术发展需要个体去拓宽技术边界的动力,而降低成本而大规模协作需要统一的管理和规划。AI可以做到后者,但是无法做到前者。而前者的保证就是区块链技术。用AI的大规模管理以及优化来支持区块链里面个体的发展是接下来整个世界,至少是网络世界的发展方向。但是现在发展的错误是,区块链技术并没有应用在拓宽技术边界的问题上面,而是用在了艺术音乐设计奢侈品等方面。区块链技术最应该应用的是科学界的研究交流里面。当处在区块链里面的科学家们完全没有交流和信息阻隔障碍的时候,一定是科学发展速度最快的时候。但是缺乏统一的审查机制之后一定还是会有个体滥竽充数为一己私利而非科学发展而提供垃圾数据或者挂名的情况。
额,写不明白了,今天就到这吧,哈哈哈。
这两天莫名其妙的重温了Friends了一下,第三季和第四季。感觉Friends真的是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不过每一次重温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感触。文化的作品好像都是这样,讲的虽然都是当时的视角下的生活和感想,但是放在未来的不同的时代就会慢慢的赋予不一样的意义。
先说Friends里面搞笑的部分,第一遍看的时候真的是感觉纯搞笑还有能体会到很多自己不曾体会到的美国的方方面面。虽然里面对race的笑话已经做到not offensive,但是对男女偏见,同性恋偏见等等放到现在可能根本不能在美国过审。作为普通大众非少数群体来说的话那时候的笑话真的可发挥性更高,可搞笑的东西也更多。不过,真的没法想象Friends现在已经是20多年之前的作品了,而自己第一次看也是10年之前了。 Friends结束之后的十年是手机的十年,再之后是互联网的十年。两个时代之前的作品在现在看来很多东西还不过时,这才是经典的力量。
再说细节,第三季和第四季,乃至整个Friends里面的很多戏剧冲突都是因为两个人的沟通没有到位。不过这就是以前人的生活。90年代每个人还没有自己的手机,大家还是用座机,那时的电话沟通是以家庭为单位,人在家里为条件的。后来的附属品和手机的前身就是bp机,而这正是Friends所在的美国的90年代大家的标配。再往前美国普及电话的时代就是几十年之前了所以这种沟通的方式基本上持续了够久以至于大家会忘却没有电话时代的沟通的方式。如果想看在之前的沟通方式,基本可以参照中国90年代电话普及以前80年代改革开放时候10年的作品。
说远了,回到Friends,第三季里面Ross跟Rachel的第一次分手,第四季里Ross跟Emily的互相跑到对方国家的surprise visit,都是源于没有沟通到个人造成的误会。但正由于这些误会,这些或甜蜜或虐心的强烈的戏剧冲突,让观众更加的一起感同身受。现代的时代由于拥有网络加手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降低到以个人的每时每刻为单位。这种似乎0成本的沟通导致了现在很多很多好的作品都不在以现在的时代作为背景,而是舍近求远的把背景设计在以前或者发展到尽头的以后。然而,现在的这种沟通在蚕食的是人与人真正的面对面的沟通。电话时代因为地点和信号的限制,虽然有声音这种沟通方式但是很多的想法和想说的话还是不能直接在电话沟通。而网络手机短信app等等的出现之后,人与人的沟通似乎可以更加详细和清楚,不论是email的工作沟通还是短信的个体沟通,人们感觉很多事情已经能够在文字当中沟通清楚了。
先不说email沟通在工作上面明显的好处和坏处,只说个体的短信或者社交网络app的沟通方式,与以前的手机沟通就有两种主要方面的不同:一是短信的时效性和紧迫性,因为并非完全的时时沟通,发信息的人可以在任何他觉得合适的时候发信息,而接受信息的人也并不一定在看到时候就直接回复,很多时候甚至都会后来遗忘掉,因为人很不善于对碎片化信息的记忆。这与直接手机语音沟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现在越来越习惯于短信沟通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直接的电话沟通,因为语音的实时沟通需要动用全部自己的注意力和沟通能力,而文字信息并不需要,想看想回的时候再回就好了。二就是信息缺失。这一点在每一次的交流技术的更新换代都会产生变化,以前的写信时代,双方沟通的只是自己凝聚下来的想法,代价是几个星期几个月的等待;座机时代,双方沟通的是用实时的声音,代价是去了解对方在家的时间,家里人的schedule等等;手机时代,双方可以理论上每时每刻都能找到对方,虽然而与座机一样,只有声音的交流仍然会有一些误会的产生,而代价就是每个人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独处时间还有就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垃圾诈骗电话;而短信和现在的网络短信时代以及后来的手机语音视频等等的科技是以前所有沟通方式的总和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大杂烩,要什么有什么,而代价就是人对网络沟通方式的过于依赖导致对真正线下沟通的忽视。
How Will the GameStop Game Stop?GameStop 引发了散户与华尔街的对抗。最终以何种结局收尾,只能让时间来说话了。
现在的话Robinhood开始管制trading来达到控制市场的手段不知道会不会被法院裁决还是政府默许。
话说作为一个革新的产品,Robinhood的初衷就是能让更多没有经验的人去容易的进入股票市场进行炒股,而现在robinhood的所作所为就是完全被市场的领导者掐住了脖子然后做出的决定。正所谓革命者到头来还是最恨别人革他的命。
作为一个局外人突然打进了华尔街的社会,在社会里面摸爬滚打多年之后出来后基本就忘却了初心,trading for everyone. 降低行业门槛,这个idea永久不会过时。
不知道医疗领域会不会出现这样的一个产品呢。
最近国内央视开始批判吃播的现象了,观点是浪费食物,铺张浪费,并且结合今年全球食物短缺的现状。
基督教里面的七宗罪里面gluttony,即暴食排列第一,或许就是因为在古代历来粮食是人生存最重要的一部分,浪费食物的另一层意思其实就是剥夺别人生存的权力。这也是宗教对于人类社会的约束的一部分。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拥有足够生存的食物和好的环境是每个人生理上面的需求之一。但是这种需求并不是有限度的,就像很多动物一样,当给它超过自己能承受的食物的时候,动物也会想方设法的去保存或者吃掉。然而大自然在这时候给予的约束就是自己的胃,保存的数量(chipmunk 花栗鼠的腮),和忘却食物地点的大脑(松鼠会将过多的松子存起来埋在地下,然后忘记,从而间接种植了新的松树)。
而人类在古代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保存食物的技术,但是技术还没有发达到在每个单独国家的每个人都能食物无忧的地步。所以在自己的社会里面由于阶级和生产工具的差距导致的食物的差距会让人自然而然把暴食这一罪行的憎恨排到前面。在古代,如果皇帝阶级达到铺张浪费的地步的话往往就预示着朝代的末路。
在食品工业化和信息全球话的现在,一切似乎都改变了很多。暴食,对金钱的贪婪,对权力的贪婪,在现在变得并不是坏事。在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已经工业化的国家里面,上层对金钱的获取总会最后在花钱的时候一层一层转到下层人民,对食物的工业化会将食品的成本显著降低,最后将整个社会的经济激活起来的同时让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满足卡路里需求的食品。至少在已经工业化的国家里面这套做法是可行的。而保证这种经济循环的后盾就是健全的不基于掌控国家权力的组织的法律体系和人民意见的有效反应渠道。在民主(或者尝试民主)的国家里面,这两个分别是独立的法院和独立的媒体。而在非民主国家里面,就更加复杂,甚至有些国家并不存在这两个系统。在中国更多的是两个极端的结合:中国拥有解决一部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独立的法院系统,但法院的方向是由统治党派决定的,所以在部分法院的判决里面体现的对于法律的解释事实上是统治党派的决策来指定的;媒体也是一样,关于民众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媒体拥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然而关于涉及国家的报道,报道方向和尺度的拿捏还是要基于统治党派的政策方针。于此相辅相承的是两者在执行层面的自由度和统治党派自行建立的透明体制。举个例子,在美国,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较真起来就需要警察的执法,因为法律是不可逾越的,然而在中国,如果只是小事的话,警察都会第一建议和解而不是去打官司。也正是因为法律的体系并没有覆盖到社会所有矛盾的方方面面,政府设立了监察部门和各种沟通渠道(比如消费者权益协会)去满足民主的大大小小的要求和听取意见去缓解法院和民众的压力。而这套体系是现代资本主义和5000年来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智慧的结合体。
但是在这套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国家里面,暴食和贪婪并不是一件好事。在这些国家里面,暴食和贪婪应该像古代基督教一样作为罪恶去看待。暴食只会让民众没有食物,贪婪只会让顶层贵族越来越富。同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5000年中国的智慧去建立由下至上的晋升阶梯和道德约束,并且全球化导致原来的顶层贵族的金钱可以并不在国内消化,而是直接拱手交给富有的别国。中国是两者之间的存在,所以在拥抱资本主义的同时,政府会去引导正确的事情,即便可能对经济有坏处。暴食和铺张浪费事实上是在现在资本主义经济里面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贪婪和浪费驱动了产品的过量生产和过量消费,就像懒惰驱动了某些新技术的开发一样。
另外一点,全球化的社会事实上只是有钱阶级的全球化,而贫困阶级并没有接触全球信息和物资的能力。贫困的人们依旧只能依赖自己国内的体制去满足基本的生存权力。暴食和贪婪之所以在发达国家不再是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利用全球化的机会去转嫁国内矛盾的能力。美国用美元来转嫁美元通胀的方式已经众所周知,而工业生产同时的副产品,比如工业废料,各种垃圾,高污染低回报的生产原料等等都通过全球化转嫁给了世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这也不是什么试图隐瞒的秘密。而在所有的行业都进行全球化的同时,媒体却在更加稳固的进行逆全球化。每个国家的媒体的受众都是自己国内的人们,所以当对自己有利的报道就会铺天盖地,而外界的指责就会充耳不闻。也就是说媒体就是人民的有色眼镜和过滤器。这里我又不知不觉的转移到了对现在媒体的痛恨。
总结一下,就是中国的政府对这种铺张浪费的批判事实上作为我是很支持的,而在民主社会里面并没有这种约束的方式,就跟现在新冠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以做到根绝新冠而西方民主社会里面没办法做到一样。但是凡是都有度的限制,就像在东方的民主社会里面人们的集体主义思想也可以做到强制约束一样,当这种批判走到了极端的话,中国人民的另一面就会被激发出来,而自己再也不像看到60 70年代的悲剧了。
《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成立吗?为什么? - 输给睡魔了抱歉哈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64068/answer/87955866我最爱去的唱片店,
昨天是她的最后一天,
曾经让我陶醉的碎片,
全都散落在街边。
我最爱去的书店,
她也没撑过这个夏天,
回忆文字流淌着怀念,
可是已没什么好怀念。
可是你曾经的那些梦,
都已变得模糊看不见。
那些为了理想的战斗,
也不过为了钱。
可是我最恨的那个人,
他始终没死在我面前,
还没年轻就变得苍老。
这一生无解,
没有我的空间
没有我的空间,
没有我的空间,
没有我的空间。
你曾热爱的那个人,
这一生也不会再见面。
你等在这文化的废墟上,
已没人觉得你狂野。
那些让人敬仰的神殿,
只在无知的人心中灵验。
我住在属于我的猪圈,
这一夜无眠。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他不伤心。
我最爱去的唱片店,
昨天是她的最后一天,
曾经让我陶醉的碎片,
全都散落在街边。
我最爱去的书店,
她也没撑过这个夏天,
回忆文字流淌着怀念,
已不能怀念。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他不伤心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他不会伤心
他不会伤心
他不会伤心
他不会伤心
他也会伤心
他也会伤心
他也会伤心
伤心
第一,解决问题是关键。
第一,之后的反省由当事人自己去决定。如果被寻求分析和安慰的帮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去帮忙。这是我遇到所有事情的流儀。每个人都不是傻子,如果自己遇到了事情,解决完事之后还不能反省到点上或者既没有能力反省又没有态度去寻求别人的智慧帮助的话,这个人就真的没有帮助的必要。
1,他走到了游人络绎不绝的广场中央,凝视着一桩古老的建筑。突然他若有其事的往前走了几步,再往右,而眼睛始终在盯着古堡的屋顶,似乎在寻找一个完美的角度。广场上巡逻的穿红色衣服的一个似乎年纪挺大的卫兵骑着马经过了他几次,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他几眼,然后与那个人身后的一个在空中走廊里面站岗的士兵交换了一个眼神,耸了耸肩。突然他操起了并不是很熟练的英语喊住了卫兵,问他那幢古堡的后面的一个更大的类似凯旋门的建筑上面有一个突起的部分究竟是在那个门的第几根柱子上面。他问问题的时候不是很突然的很专业的问,而是一步一步的问那个士兵看到那个凯旋门了么,然后看到凯旋门的几根柱子了么,诸如此类的。结果当他在问问题的时候突然原本发光的眼神暗了下来,说了一句又看不到了,然后又试着跑了几步,上下蹲起了几次,最后还是沮丧的嘟囔着这次又看不到了,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卫兵,走进了稀稀疏疏的人群里面。卫兵又抬头瞅了一眼,又一次耸了耸肩。
2,在透明的空中走廊里面,女主角又一次故意的经过了这里,心想,今天应该能看到他吧。走到走廊的中间时候,她停了下来,又一次看到了他熟悉的专注的背影。旁边刚换下班的卫兵经过她的时候碰到了她的裙摆,对她说对不起女士。没关系。她头也不转一下的继续看着广场上专注的背影。真希望知道他在找什么。
3,又一次来到广场,却并不记得这是不是第一次来,更记不得自己是第几次来,反正无所谓,只是出现在了梦里。等一下,梦里?他使劲摇了摇头,吐槽不能在梦里面还吐槽吧。走到广场的一个貌似熟悉的位置,抬头看着前面的古堡,他的右上角的突出的屋顶的身后应该有一个更高的突起在那里。在哪里呢?左右前后都走了走突然出现了那个部分,真美。世界就应该这样的停止住,这种空间上面交错的感觉不知是偶然,还是相距200多年的设计师心照不宣的默契。突然,想起来了些什么,回头看到了离得不远有一个士兵。Hello, may I ask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roof of that castle over there?...但是数着数着后面凯旋门的柱子,发现后面好像不只是一个门,而是连起来的建筑群,另外一面也有一个与之一样的凯旋门,不对,回到这个门上面,那个突起的部分是。。。右数第二个?等一下,形状不是这样来的,再回到刚才的位置吧,怎么又看不到了突起的部分。。。好吧,今天又看不到了,明天再来看吧。等一下,我以前来看过么?。。。
我绕着你打转绕着一个人打转,未必是件让人欢喜的事情。像漩涡那样倒好,如果只是月亮绕地球的话就只能说有缘无份。自己准备好的时候不在身边,在身边的时候自己却不知道哪里去。空间还是比时间要重要很多,毕竟空间有三维,时间只有一维嘛。空间上的距离一定会消磨两个人的感情,尽管心里面觉得她可能就是那个人。仕方ない。途方に暮れる。突然领会到为什么越深的感情越难变化成语言。
一圈一圈的转
在人与人的银河
爱让我不间断
上周刚写完妞妞的事情,当时多少带了点绝望和无奈的情绪。 结果周五尝试了一下让她在晚上8点多之后哭了十分钟之后睡眠就改观了好多。当时一般晚上7点半给她奶睡之后在8点多的时候会醒一下。之前的方法就是去安慰一下让她睡。之后9点多快10点的时候会再醒一次,一般那个时候我就过去安慰之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