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开会之前看了一眼2018年的目标,然后感觉这一年还是没什么变化。 然而开会之后感觉自己在2019年真的不应该再像前两年工作的那样不上心了。所以不管今年的签证能不能抽上,不管自己接下来在哪里,是回日本一年还是继续留在这里,在2019年里自己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的用心。不能再只停留在想法阶段而不去试着实现自己的想法了。然后对自己的想法要清楚的记录下来,实施的progress也要记录下来,然后多去交流学习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同时去propose自己的idea。今天的这个事情就这样了,我也觉得自己可能还不够资格去argue自己的权利,因为自己对工作的态度还不够认真。但是自己真的不能只是一个工具去完成别人的想法或者只是一个提供想法然后被人拿去申请patent的人了。自己需要去知道如果自己有好的想法就需要去propose或者去做一些research或者experiment。说白了也就是要对自己的idea负责。自己从来不缺idea, 但是很多时候一是没有记录下来,二是没有将好的idea付诸实践,总想着别人会帮自己一起去做然后功劳平分,这种情况在工作里面不存在的。自己的idea就要自己去负责实现,然后好好的靠自己来保护。自己的东西自己都不上心,没人会帮你的。
这就算是2019年的对于工作的new year resolution吧。正好在开完会的气头上写了上面的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总结起来就两句话:对工作多上心,对自己idea负责。
至于别的resolution的话呢,首先继续完成2018年没完成的目标吧,继续看书架上没完成的书好了。看朋友圈里晒今年完成了多少本书,自己居然一本外文的书都没看完,为自己倍感惭愧。
还有就是要对每天的schedule设立一些计划。不要每天下班或者上班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按照计划来。还是那句话,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最简单的说法却如此的难以完成。今年应该不会出现同时上2节课的情况了,所以时间应该够用。想做的事情有继续上网课,读书,打游戏,锻炼身体(游泳和打网球)。如果有时间的话再加一个一周见一次不怎么见的朋友吧,趁着自己还在费城。反正在新的一年里面不看直播了,想看比赛的话可以看一看视频之类的。
That's all for this year's new year resolution. 看看自己能完成多少!
2019年1月7日星期一
2018年7月24日星期二
Limitation and Balance
每个人心里面有杆秤。但是我心里的这杆秤就时时刻刻的在秤遇到所有的事情。
无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毫无意义的争论,或是新闻热点乃至国家政策,心里的这杆秤总是在权衡每一方的观点,得失和力量平衡,乃至导致这一切的背后的原因。每天走路上下班的半个小时一边听podcast,一边对里面的观点进行两方面的称量。自己应该是天平座吧。
首先,自己今天想通了自己从小以来没有好朋友的原因,因为不想让自己偏袒任何一方。或者换句话说,自己没有遇到跟自己一样不偏袒任何一方的一方的人类。如果遇到的话应该也会是好朋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遇到这样的人,两个人也都会遵循自己的原则,那么可能就没法成为好朋友。好朋友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偏颇和狭窄的。就像罗素悖论一样,自己就是那个理发师了。暂且不想这个概念上的问题,自己似乎从来就不会对任何一方的论点和想法有百分之百的同意和偏袒,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第一步,因为自己知道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当你站在任何一边的时候,都会觉得似乎有那么些道理。而与此同时,我也会觉得每一边都有漏洞。当你自己觉得你跟他是朋友的话,或者是你需要保护的人的话你只能去站在那个人的立场上帮他,your attitude depends on your ass.
或者,也许自己对好朋友的定义太过偏颇或者太过执着于定义了。情商低,也许就是一切的原因。很多时候触及到自己反感的情绪的时候就没有忍住去反驳,或者说自己的反驳能让自己感到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带来的快感。一方面来说,这样的思考和讨论的方式会让很多人没办法成为朋友,而另一方面来说,如果遇到同样这样思考的朋友的话究竟这种讨论能进行多长时间也许会是个问题。自己的表述也不是特别的言简意赅,有时候感觉没有合适的语言去直接说到点子上。而且和这种人能不能同样理智的去讨论问题都是个问题。唉,当人类好难。三体人就不会有这些烦恼。
如果自己陷入了跟别人交流感觉到烦恼和困惑的情况的时候,其实对自己来说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就没有真正的精力去干工作和提升自己的事情了。
就在不断的记录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自己的想法也不断的在飞来飞去,当自己记录到这句话的时候思绪已经跑到下一页去了。然后想找也找不回来。。。
无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毫无意义的争论,或是新闻热点乃至国家政策,心里的这杆秤总是在权衡每一方的观点,得失和力量平衡,乃至导致这一切的背后的原因。每天走路上下班的半个小时一边听podcast,一边对里面的观点进行两方面的称量。自己应该是天平座吧。
首先,自己今天想通了自己从小以来没有好朋友的原因,因为不想让自己偏袒任何一方。或者换句话说,自己没有遇到跟自己一样不偏袒任何一方的一方的人类。如果遇到的话应该也会是好朋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遇到这样的人,两个人也都会遵循自己的原则,那么可能就没法成为好朋友。好朋友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偏颇和狭窄的。就像罗素悖论一样,自己就是那个理发师了。暂且不想这个概念上的问题,自己似乎从来就不会对任何一方的论点和想法有百分之百的同意和偏袒,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第一步,因为自己知道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当你站在任何一边的时候,都会觉得似乎有那么些道理。而与此同时,我也会觉得每一边都有漏洞。当你自己觉得你跟他是朋友的话,或者是你需要保护的人的话你只能去站在那个人的立场上帮他,your attitude depends on your ass.
第一,解决问题是关键。
第一,之后的反省由当事人自己去决定。如果被寻求分析和安慰的帮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去帮忙。这是我遇到所有事情的流儀。每个人都不是傻子,如果自己遇到了事情,解决完事之后还不能反省到点上或者既没有能力反省又没有态度去寻求别人的智慧帮助的话,这个人就真的没有帮助的必要。
或者,也许自己对好朋友的定义太过偏颇或者太过执着于定义了。情商低,也许就是一切的原因。很多时候触及到自己反感的情绪的时候就没有忍住去反驳,或者说自己的反驳能让自己感到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带来的快感。一方面来说,这样的思考和讨论的方式会让很多人没办法成为朋友,而另一方面来说,如果遇到同样这样思考的朋友的话究竟这种讨论能进行多长时间也许会是个问题。自己的表述也不是特别的言简意赅,有时候感觉没有合适的语言去直接说到点子上。而且和这种人能不能同样理智的去讨论问题都是个问题。唉,当人类好难。三体人就不会有这些烦恼。
如果自己陷入了跟别人交流感觉到烦恼和困惑的情况的时候,其实对自己来说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就没有真正的精力去干工作和提升自己的事情了。
就在不断的记录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自己的想法也不断的在飞来飞去,当自己记录到这句话的时候思绪已经跑到下一页去了。然后想找也找不回来。。。
2018年7月19日星期四
盲龟浮木
佛教术语, 涅磐经二曰:“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值浮孔。”
同二十三曰:“清净法宝,难得见闻。我今已闻,犹如盲龟,值浮木孔。”
圆觉经曰:“浮木盲龟难值遇。”
称扬诸佛功德经中曰:“一切世界设满中水,水上有板,而板有孔。有一盲龟,于百岁中,乃一举头。欲值于孔,斯亦甚难。求索人身,甚难甚难。”
2018年7月18日星期三
半年post
每一次发blog都感觉距上一个那么的久远。这一次还算可以,只有半年多。其实每一次写完之后都想着可以至少一个月写一次之类的,结果却过了好久才突然想起来还有这个blog。越长大身边的事情就越来越多,各种琐碎的事情不断的去打断自己的思路,导致当自己有各种想法的时候没有机会去记录下来。而自己在这上面写的东西也基本不会再回来读一遍,因为很久之后的想法就没有当时那么的深刻从而缺乏代入感。不过很多年之后再翻出来看的话是不是会觉得好玩呢?
生活慢慢变得规律而无趣。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想法也在不断的信息的刺激下变得粗浅和麻木。以前在网上看到一些让人气愤的消息的时候至少可以向深层次去挖掘一下原因。然而同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就像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所有人的反应也一样的有规律:愤怒,辱骂,问责,杠精,互骂然后平息,遗忘。人类的历史告诉人类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吸取教训。同样的错误会一次又一次的出现,而所有人又会一次又一次的遗忘。制度上面究竟是要学习现有的先进的经验,还是要自己去用一次又一次沉痛的代价去摸索,没有正确的答案和方向。别人走过的路如果再去一样的走,只会被前面的人不断的压榨和欺负,但是走自己的路又会被所有人孤立和不理解。金钱至上的观念也许并不低矮,勤勤恳恳的低头做事也许也只是逃避困难的一种体现而已。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个社会都在无限的矛盾、冲突、选择、后悔中不断的摸索前进,也许就像Drunkard's walk一样,无论怎么走多远也只是在身边原地打转。当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反面正面都有合理性的时候,到底自己怎么去选择,会变得极其的困难。一般的解决方式是更加深度的去研究每一面的合理性,比如在工作上可以这么去做,用更加系统的方式去评估每个选项。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熟人聊天,生人聊天,网上互喷,留言对骂等情形的时候,每个情形却有自己一套只属于自己合理性的方式。如果将理性系统的方法带到这些情形的时候就会被对方嫌弃为“道德至高”或者直接无视,或者用诡辩和人身攻击的方法攻击回去。所以每个人都想投入在蓝海里面去吧,不只是有赚钱的机会,更是会让整个的环境更加的契合自己,或者只是让自己更早的适应环境。智人在对待不熟悉的环境的时候一般都会先让自己强大到统治和改变这个环境,然后再制造一个人为的环境去适应。打拼天下的人和治理环境的人没法是同一个就是一样的道理。打拼时需要的素质是打破所有的桎梏,打败所有竞争者,而治理的人是创造各种各样的规范去让跟自己打拼的人能在不打拼的时候乖乖的继续跟着自己各司其职,自己当然也是会去适应这些规范。
说到个人,感觉自己还是没有从根本去改变自己的习惯被人管教的性格。当没有监督和外力压迫,需要自己制定计划努力向前的时候感觉总是力不从心。是否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计划会让自己更有动力去实施?如何增加交流机会让自己更加客观的认识到自己?2年的工作除了网课的学习之外唯一感觉自己学到的东西就是如何去应对孤独了吧。多给自己制定目标,多记录自己的进步,当觉得身边无人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的时候停下来记录一下反思一下也不妨是个好方法。
2017年12月14日星期四
New Start
原来改了一个theme,签名和博客名之后会这么的神清气爽。
2018年算是一个新的开始吧。先不用去想那些纷纷扰扰的事情。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相信自己还是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就可以了。
全当自己是00后好了,刚刚18岁,一切皆有可能,瓦咔咔。
不过的确很久没有听新歌了。听的全是podcast里面一帮老逼推荐的装逼歌曲。自己的话逼格没有那么高,就拿最喜欢的SHE的歌曲作为小分享吧。
2018年算是一个新的开始吧。先不用去想那些纷纷扰扰的事情。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相信自己还是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就可以了。
全当自己是00后好了,刚刚18岁,一切皆有可能,瓦咔咔。
不过的确很久没有听新歌了。听的全是podcast里面一帮老逼推荐的装逼歌曲。自己的话逼格没有那么高,就拿最喜欢的SHE的歌曲作为小分享吧。
冷风过境 回忆冻结成冰
我的付出全都要不到回音
悔恨就像是绵延不断的丘陵
痛苦全方位的降临
悲伤入侵 誓言下落不明
我找不到那些爱过的曾经
你像在寂寞上空盘旋的秃鹰
将我想你 啃食干净
月色摇晃树影网易上找到的Live的版本里面的大合唱真的很好听。youtube上找不到。。。
穿梭在热带雨林
你离去的原因
从来不说明
你的谎像陷阱
我最后才清醒
幸福只是水中的倒影
月色摇晃树影
穿梭在热带雨林
悲伤的雨不停
全身血淋淋
那深陷在沼泽
我不堪的爱情
是我无能为力的伤心
写在2017年底
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有这个blog, 打开之后发现上一篇居然是16年初写的。。。原来自己已经快两年没有打开blogger了。不过不得不惊讶于这个网站居然还在活着。不知道blogger突然死掉的话自己写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要放到哪里去。。
看看自己以前的blog,发现只有文字才是永恒的记忆。分享的那些网站或者视频总有一天会没掉。论信息的密度来说也的确是文字要远大于其他的媒介,譬如声音和图像。文字是一种把要传递的东西抽象化,主观化的信息载具。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加密的方式吧,只有在读者读到,然后跟着一起想象的时候这些加密的信息才会呈现在读者的大脑中。然而作者真正的想法和读者读到的总会有偏差。这种现象在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就能经常遇到。自己知道的东西会默认对方也知道,然后导致信息的传递出现没有基石进而让对方感到困惑的情况。好的作品,要么让大家都懂,要么让懂的人懂也是这个道理。懂的人会要么因为对作者以前的写作风格和写作习惯的了解,要么因为拥有类似的体验或者思考方式,而比其他不懂的人更加顺畅的理解作者的想法。(这么多年来自己阅读水平不行的原因可能也在这里,一是与别人的接触的阅历不够;二是读的东西太少罢)
也正因为这种高度抽象化信息的加密与解密,让这么多年来的人类练就了越来越强的想象力。当然有人说过当年书籍普及的时候就有人站出来反对那个每个人都能对书籍唾手可得的时代,因为那样会对前人辛苦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不敬。后来的人类的迅速发展直接给了这种人响亮的耳光。然而,现在图像和声音媒体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去读书的时代到来了。同样也有很多人去保护书籍这种古老的信息传播方式,然后贬低图像声音媒体的低俗和直接。的确比起书籍,这些媒体会用更直接更快速的方式去传达作者想传达的信息。然后因为是从视觉或者听觉直接的传达,以前的解密与加密的过程直接就省略掉了。我想让你看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当然,有想法的作者会去想这些信息背后我想传达的某些深层次的意义。但是这并不能补偿读书所让人练就的想象的本领。我觉得如果现在或者以后时代的人不再去看书,而是去看图像媒体,比如图片或者电影,去听别人给他讲书,而不去读书的话,人的想象能力会越来越下降吧。现在的时代蓬勃发展只是在消耗读书一代的想象力而已。
然而,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带来新的事物进行补偿。而这就是编程。一个可以将你的想象和现实的反馈快速连接起来的成本最低的路径。工程学科都算是将人类的想象和现实连接起来的桥梁,只不过像机械这种知识付诸到现实的话需要不少的成本。而计算机和自然化的编程语言几乎让每个人都会有这种能力。编程事实上是要求读书的想象力与工程学科的实践力两种能力的配合。用文字你可以构建一个自己想象的世界,即便不需要将世界里面每一个细节都想好,毕竟人的细节处理是有限的。而编程是需要把你想象的东西去付诸实践的用图像声音等最直接的方式去表现出来。这时,所有的细节逻辑关系等等必须完全照顾到。读书与读code,写书与写code可能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锻炼同一种能力(虽然读别人的code比读书更费脑子)。当然,将别人的想法便成code的人更像是代写或者口述转写的人。
事实上,也正是这些人的努力,让以前需要自己想象的工作简化成了去看就好了的作品。技术的进步和繁杂的制造过程的代工与分化事实上让末端被动接收的人的能力越来越降低,人来整体的协作关系越来越庞大与复杂。当某一环突然丧失机能的时候一定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这种事情很早以前的人就已经想到了。只说信息传递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的工作使以前很奢侈的信息传递变成了很简单的事情。自己似乎只需要交点网费就可以手握全世界的第一手信息了。只需要很少的钱就可以不用花时间花注意力去了解作者想象的世界和背后想要传递的东西了。完事之后,就想,那么厚的书不过如此嘛,不就讲这么点事儿嘛。或者更愿意思考的人会去想什么时候把书找来看看里面更多的细节,之后也大多不了了之。甚至连电影的剪辑解说视频也越来越多。自己经常看到牛叔,木鱼水心之类的就是这种。已经懒到连书的内容的高度浓缩的电影都懒的看了,直接看个剪辑解说就完事儿了。
这就是这几年来自己总想告诉自己多读点书,然后就被被动接受的海量信息把一切想法冲到脑后的体验。最近看完虚ろな十字架之后感觉读书还是一件好事。不管是因为自己老,跟不上95后00后的观念还是自己理性的分析,都觉得多读书是一件好事。当然,编程也是。
2018年的新年愿望呢,是首先读完自己书架上面买来却没读完的书。然后呢,就是继续多学AI,继续锻炼编程的能力。争取能利用学到的东西做出来一些成果。
2016年1月25日星期一
2016
突然想起来了这个blog,发现去年一年才写了2篇。。。感觉自己现在写点东西越来越费劲了。不知道是因为想法没有以前多了还是这种大块的思考的时间被无穷无尽的社交媒体新闻视频之类的占去了。读书真的已经好久都没有读完一本像样的书了。现在的自己的兴奋点和集中力真的是仅限于各种短小的标题新闻或者最多是南周的专题报道了。再也没有那种一天看几页长篇书本的日子了。
所以在2016年,自己决定远离这些社交媒体的新闻的侵蚀,多读一些长篇的书籍。买来了这么多书都没有读,太惭愧了。世间的任何事情都有各种各样的诠释方法,任何人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选择。重要的就是选择自己觉得合理的解释去相信,觉得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这个学期的目标就是首先要完成好实习的工作和各种各样的手续材料,当然还有课上的作业和成绩。其次这个学期想设计制作一点自己觉得比较有用而且酷炫的作品。现在还在brainstorming阶段,到底是modular 的灯好还是鸡尾酒调制装置比较好,或者其他的什么。当然还要策划父母来玩的行程之类的。
订阅:
博文 (Atom)
妞妞 2
上周刚写完妞妞的事情,当时多少带了点绝望和无奈的情绪。 结果周五尝试了一下让她在晚上8点多之后哭了十分钟之后睡眠就改观了好多。当时一般晚上7点半给她奶睡之后在8点多的时候会醒一下。之前的方法就是去安慰一下让她睡。之后9点多快10点的时候会再醒一次,一般那个时候我就过去安慰之后就...
-
今天在查Idylls of the King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极好无比的网站 forgottenbooks.org 上面有1736本可以免费阅读全部的书。 虽然从 googlebook 或者是torrent资源 mininova 上面都可以找到free books,但是在这...
-
read at least one book in Chinese, 2 books in Japanese, and 2 books in English, including those I am reading. study hard on science and math...
-
For some reason, the studios like to push out some major bummers this time of year. Don’t they know how stressful the holidays are? Check 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