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发现自己的各种想法总是零零散散的,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系统地联系起来,将他弄成个理论之类的。昨晚看苏菲的世界的时候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却又大脑要分裂的感觉。虽然只看到了康德,但是到此为止的理论在大脑中激烈的碰撞,已经将自己的思想搅成了一锅粥。到比较缓和的地方我迫使自己把iphone关掉,然后大口大口喘着气,肚子的饥饿还在隐约地提示着我我还活着,我还是以普通的躯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回归id,在这个时候是件好事,绝对是件好事。因为一旦不这样了,也许会在思绪中迷失自己。
苏菲的世界,一本科普读物,却如此可怕。也许只有自己才会这么钻牛角尖。但是看完之后却感觉世界是这么的清晰,无论哪一种理论事实上都是让世界清晰起来的工具,所以才会被人批判,所以才会被人反证来反证去的。世界本来就是很模糊的,世界也许是由好多甚至相悖的理论集结而成的,而其中的每一种都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简单。哲学家跟那些物理学家,行为学家都一样,想用简单的规则去解释这个复杂的世界,却终究似乎还在原地打转,因为即使几千年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在现在仍然适用。
自己从来都喜欢简单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我从很小开始就遇到事情习惯去总结点什么,但是总结出来的东西多半都会忘掉,或者还没成型就被大脑舍掉了,比如说这个世界基本上在任何方面都是遵循一个法则,那就是不冷不热,什么事情都有上线和下限,而我们遇到的基本都是中间的温温的程度,跟人交往也是,待人取物也是,研究学术也是。以前感觉的宗教里面那些很无聊的想法现在却发现这是了解整个世界之后必然的想法,比如历史和人生都是轮回的,人要自律无为。。。之类的。那些人其实并不是随便想一想,然后自己钻牛角尖钻进去的变态,而是看遍世间几乎所有事情的智者,中世纪·近现代的很多哲学家都是,外表上就与常人有很大差异,因为确实会有很大差异,因为常人从来不会去思考自己的感官感觉到的世界是否是真正的世界,不会去思考现代理论中宇宙大爆炸这个起点之前的事情。但是即便我很羡慕这些敢于将世界用三言两语所概括的哲学家,也渴望探寻这个世界真正的真谛,我却并不像这么继续下去,因为人生真的太短暂,而世界是无法理解的,也许我会想象出一个很完美的描绘出整个世界的图画,但是我很确定这个世界再怎么完美也不会仅仅像这幅图那样的简单,即便那幅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图,而是交杂了许多维度的混沌。世界不会那么完美,因为它太完美了,完美的用我们的理性只能体验到其中一部分的完美,虽然那也会让我们激动不已,让我们为自己骄傲。
2011年5月9日星期一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妞妞 2
上周刚写完妞妞的事情,当时多少带了点绝望和无奈的情绪。 结果周五尝试了一下让她在晚上8点多之后哭了十分钟之后睡眠就改观了好多。当时一般晚上7点半给她奶睡之后在8点多的时候会醒一下。之前的方法就是去安慰一下让她睡。之后9点多快10点的时候会再醒一次,一般那个时候我就过去安慰之后就...
-
今天在查Idylls of the King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极好无比的网站 forgottenbooks.org 上面有1736本可以免费阅读全部的书。 虽然从 googlebook 或者是torrent资源 mininova 上面都可以找到free books,但是在这...
-
read at least one book in Chinese, 2 books in Japanese, and 2 books in English, including those I am reading. study hard on science and math...
-
For some reason, the studios like to push out some major bummers this time of year. Don’t they know how stressful the holidays are? Check ou...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