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4日星期四

Reddit vs Twitter

最近几天又重拾了Reddit账号然后与Twitter做了一下比较实验。
先说结果吧,Reddit上面会有upvote和downvote去限制一些downvoted多的评论再去被大家看到,而upvote多的评论会被顶到更上方。然而与twitter不变的一点是这种民主的投票并不会改变用户的偏见观念。比起有证据有例子而且好好说话但是偏中立的评论,没证据没例子然后上来就骂街的评论仍然会占据高位。也许是因为在政治观念上面绝大多数人做不到收集两方证据然后做出合理结论的原因。而在其他非政治课题上面或许会更加尊重别人的观点。而twitter上面就完全是互相对骂而已。
这种upvote和downvote的方式基本上是民主投票的延申,而民主投票也会出来让人不理解或者不理智的结果,现在的白宫班子就是很好的例子。并不了解美国的政治科学学科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影响是在哪个方面,但是很容易得出来的结论是政治科学里面也许不需要尊重对手。对于对方可攻击的地方予以强烈抨击,对于对方正确或者好的地方予以不清楚或者无视。而媒体在政治里面的作用就是去巩固媒体支持的政治方向的肯定和对对手的抨击或无视。
政治科学也许是一门让人们分裂想法的学科,然后再用心理或者其他手段去让人们的想法更加分裂从而逼迫人们站队。然而自己并没有真正接触政治科学领域,所以这一切只是自己的臆想。也许政治科学里面也有如何去优雅的尊重对手,但是目的也许还是去为了自己的利益。觉得政治科学里面的东西会适合一切在世界上为了成功而需要做到的努力。也许去了解一下还是有好处的。毕竟世界上成功的人一定要贪婪才可以。

2020年5月5日星期二

理想国

地穴寓言,allegory of the cave,是古典哲学最终名的比喻之一。在理想国对话及第七卷的开篇。
wikipedia link

在里面提到并讨论了关于这个思想实验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观点:

  1. 被禁锢的人所能观察思考并建立理论的一切是基于被禁锢着的信息来源。
  2. 当禁锢被打破,面对背面真正的光芒会不适应,痛苦,以至于会回到原来的阴暗处去继续观察原来的被禁锢的信息。
  3. 当被强制暴露在真实信息来源下时,最开始一样会感到痛苦然后去先观察熟悉的事物,比如阴影,但是会在适应之后发现阴影背后真实信息的来源并且进行思维转换。
  4. 当适应真实信息世界之后再被放回原来被禁锢的地方,黑暗的地方,会在一起经历不适应。这里的不适应和2里面的不适应,在理想国里都用同样的人眼对光亮的调节作为容易理解的手段来去比喻对突如其来的思维转换的不适应。
  5. 讲2和4里面的思维转换进行引申,2里的人比作未受教育的人,4比作不愿做实际事情完全从事只是研究的人,而需要在两者间从容切换的人比作管理治理国家的人。上则能到理解真理的高度,下则能与囚徒们同甘共苦。
这一些观点基本就是理想国里对治理国家的人的希望,也是领导人们热衷于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这个思想实验里面也体现了古典哲学里面的一些观点,比如知识不是灌输来的,知识是灵魂中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教育和学习只是去引导人去转变灵魂的方向的技巧。灵魂本身拥有视力,而教育并不是把没有的只是灌输到灵魂里去,而是让灵魂去看该看的方向,让其能正确的把握方向。

不过如果没有神的存在去定义”正确“的东西的话,这个对教育的定义也不是很完美。

假如用统计学的方法去让多数人的决定或者观念来去决定“正确”的定义呢?假如真的可以做到这样的实验,那么是不是证明社会作为整体是不是知道“正确”的定义呢?

我觉得更有可能的结果是多数人的决定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定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类是分裂的,每一个人所处在的群体的倾向性会由群体里面大多数人的看法和舆论去左右,然而群体与群体之间是有一定的缓冲距离来保持不同群体之间的观点的不同和共存;一部分原因是统计学的多数会让人数大的群体占有更多的投票权;还有一部分就是很多事情没有“正确”与否的定义,然后“正确”与否是基于在历史中不同时间点的人类的理解。

如果抛开统计学方法的限制,单纯去思考“正确”的定义,如果有,意味着什么?没有,意味着什么?

有。这意味着总有一天人类会找到这个合乎基于因果论的科学或现代思维方式下的结论。真理的定义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存在问题。那么这个真理是如何决定下来的,是如何存在的,是接下来的思考问题。如果继续下去所有的问题都是有结论的,那么宇宙的问题应该会最后归结于一个终极问题,就是宇宙的来源问题:为什么宇宙存在?

没有。这更像是现在人类所面对的宇宙面对的人类社会的样子。而如果真的有一个人类可以认知的宇宙的极限的话,那么终极问题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个极限?如果像Wolfram的理论那样,物理学是超网结构的话,那么最基本的几个法则为什么存在?

人类对于有些观念的理解是单方向的,而有些观念的理解在历史当中是来回摇摆的。

现在的想法:单方向的都是关系与时间的,而摇摆的是关系与除时间维度之外的自然世界的。
时间维度的引申:生命。接下来的引申:欲望。
自然世界的引申:平衡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然而这里面有一个奇点就是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是单方向的还是摇摆的呢?如果是单方向的,那么神造论就很有可信度;如果是摇摆的,那么按照宇宙长度来说这次摇摆的幅度有点过大了,何时才能再次摇摆回去。

把宇宙的思考放在一边,仅讨论人类社会内部的话,人类现在追求的是单方向的。而单方向的追求就需要人类的欲望去驱使,用欲望去更加专注的人会再现在社会更加受人追捧。

而自然的平衡的力量在现在的人类发展面前显得其实微不足道。不论是经济的摇摆还是人类对病毒的一次一次战争,并没有让人类重回几百年前的水平,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相对于一百年前的流感丧生上亿人口,现在人口密度的增加和交流手段的发达并没有让死亡人数相应增加,而是大幅减少。真正的发展停摆或者回退可能还是需要冠状病毒的传染性与埃博拉病毒的致死性相结合之后的产物,而到那时候我相信人类已经有更好的方法去对付它。

总之,专注会让人类更加朝着一个防线:适应人类生存,的方向去发展。

从现在来看,消灭人类的方式应该还不会在人类社会中突然出现。只能让宇宙的陨石或者三体人负责了。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写在历史中的现在

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历史。
多年之后出生的孩子可能会好奇经历这个年代是什么感受,就像我好奇经历6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的人都是什么感受吧。
不过,在历史的湍流当中,似乎大部分的人都是其中的一个小分子,感觉不到太大的波动。而也有一部分人正好夹在了各种湍流的风口浪尖,而他们对时代的感受会完全不同。
这次的事情自己深感到了对舆论控制的重要性。其实一切都是人自己决定的,自己规定的,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并不会真正抽丝剥茧去进行真正的独立和批判性的思考,而只会寄托于媒体对信息的过滤然后再去巩固自己的世界观。
所有的媒体的存在就是为了这些人去服务的。在非科学和统计的方法的支持下进行信息的收集和过滤,然后把过滤出来的东西去喂给大多数人,在合乎他们的胃口的前提下。
欧美的新闻播报方式基本都是一样的,在事实之后加上观点和之前对整体情况的偏见。比如在播报任何关于中国的新闻的时候,先放事实,紧接着就是拿出来陈年旧谷子,比如文化大革命啊,8964啊,法轮功迫害啊,人权律师啊等等的事件去联系现在的事实。这样以来,第一,会巩固对这些事情略有耳闻的人对中国的偏见,比如即便是相对正面的中国的报道,也会因为联系到这些事件之后让人把正面的报道要么当作了对以前邪恶的救赎,要么当作背后肯定有猫腻的只是存在于表面的正面事实。通过这种手段,媒体可以做到不会让自己的报道前后事实违背,而且会加强对这些人的观念巩固作用。第二,对于在之前对中国的想法并没有偏见的人,会让这些人好奇为什么这些正面的报道会联系上以前的一些事情,然后了解以前的事情之后就会改变对中国的想法,即便这些事情本身的争议很大,背后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留下来的各方面的资料当然都不会对中国有利,因为同样的手段在之前的事情的报道中被采用。
追随根本的原因的话,第一应该就是殖民时代之后全世界对西方语言的侵入的无防备。全世界很多国家自己的语言都直接被抛弃了,直接完全接受西方语言,而全球化的进程也是由大英帝国时代的残留提供了手段。接下来,18世纪开始欧美对全球化追求的欲望达到了顶峰,先是用殖民的手段,然后20世纪之后用大规模的战争的手段去巩固全球化的正义性,而使用的手段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自由和民主两个听起来完美的思想。同时在20世纪美国在二战之后的天时地利人和情况下对资本的控制进行了整理,完善了自己去实行自由民主思想的必要条件。先是语言,然后是思想,最后是资本。这三方面造就了美国对全世界所有方面的的完美的控制。在这三个方面如果不能一起击破的话最终任何的努力只是昙花一现然后被淹没在历史当中。
语言:在现在全世界语言分布的情况下会越来越倾向winner takes all的理论,也就是说的人多的语言会越来越多,而少的语言会越来越少。所以不会出现一个新的语言蔓延到全世界的情况。当然,是以现在技术的条件下。如果NLP真正做到可以翻译任何人的任何语言下面的任何意思,并且学会现在所有媒体熟练运用的信息过滤的方式的话语言这一个方面其实是中国作为输出自己思想的方面最有希望成功的方式。
思想:人类从来不缺思想,也就是说其实绝大多数的想法在很多年前哲学家们已经思考过了。到现在对于政治的主义基本就剩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向,而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用唯一的一种,而都是两种的结合在不同比例下面的结合。除了政治体制的思考,很多对人性本身的思考也是很全面的,比如自由与平等的矛盾,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矛盾。而民主这一思想其实是政治思想和人性思考像结合之后的产物。自由是人们对于贪婪的欲望美化之后的概念。人类在19世纪之后的飞速发展正式建立在贪婪,或者是自由的追求下的现象。人所追求的自由是什么,无论追求的是什么,背后都有贪婪的欲望在驱使。比如所谓的财政自由,是指对物质上面自己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自由?这个问题已经在所有人身上,无论有钱还是没钱,都能看出来结果,就是在财政上面不存在真正的自由,无论你多有钱只要你还是在追求物质上面的贪婪,那就永远没有尽头。接下来思想的自由,这个只存在于思想当中,如果人能做到完全去追求思想的自由的话那么现在没有任何的人会去阻挡你的思想,因为你只要在脑子中思考就好了,这也许是唯一而且绝对的自由。但是很多人说,中国不让人思考,政府会禁掉各种各样人的想法。而事实上,没有任何的政府或者个人会禁掉每个人的想法,只是限制的方式和手段不同而已。在中国,因为自古以来集体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政府所管辖的事情会比西方多很多,在管辖的同时也会照顾人的感受,有点像中国父母,爸妈管得多但是照顾的也多。而在西方,自由主义让政府一旦管得多一些人民就开始进行地方运动,就像四方父母,爸妈管得少,给予孩子自由更多,但是照顾的也少。这样在政府上面体现出来的区别就很显而易见,一方面的极端是什么都管,然后不让你有别的不好的思想因为父母的多年的经验告诉你什么是对的,而另一方面就是什么都需要你自己去想去经历,而我不会去管你自己怎么去思考。然而两方其实都没有做到完全的极端,否则两个社会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一样。在中国多年的集权社会的经验孕育出来了公平的自下而上的晋升体系,即科举和现在的高考。而看似崇尚自由的西方社会因为从小就告诉你了自由是第一,所以就没有任何帮助你晋升的渠道,因为,well,你的选择都是你的自由。以前是各种贵族的阶级体系,现在是各种隐形的圈子,比如兄弟姐妹会政治世家财阀世家来决定你可以在哪一个阶级去体验你的“自由”。
而中国一直被西方指责的对思想自由的禁锢其实是存在的,然而中国自古以来的经验告诉了中国人思想的自由并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是一个爱好罢了。给自由的思想提供实验的场所是西方近代社会的做法,而这其实本质上就是去鼓励贪婪的人去满足自己的贪婪。而中国和宗教时代的欧洲都知道贪婪的后果就是对人类集体的不公平,而且这种不公平是隐藏的,因为中间会经历很多环节的关联而导致贪婪的人和最后收到不公平的人之间的联系会让人忽视掉。这就是为什么商人从来在中国都是最让人歧视的职业,在古代欧洲同样,因为商业就是对金钱的特别贪婪的人才能去有动力实现的,对金钱没有欲望的人就不会各种客服艰难险阻去赚钱了。
而西方支持的去批判中国体制,控制人民思想等等的人其实也是因为贪欲,要么是想拿到各种好处(金钱,身份),要么就是单纯的想让别人追随自己的想法然后去满足更大的欲望,比如政治上颠覆政权或者西方得奖然后自己可以名利双收。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贪欲也就很小,在体制里面能活下去,有吃穿住就可以了。而那些想冲出体制,改变体制,想改变世界的人必须靠强大的贪婪的欲望才能让自己坚持下来,这种贪婪,同样要么是对金钱上的贪婪,要么对权力上的贪婪。这些进步的欲望正需要金钱和权力上面的正向反馈才能持续下去,让人持续去努力。这里面权力上面的反馈可以体现在更多的方面,比如享受的特权(例如,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进入的宴会),人群对自己的认同(例如当明星)和可以容易的执行自己的想法的权力(例如当美国总统,即便是多么愚蠢的想法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去说去执行)。
另外一个群体有一些不一样,就是科学家或者思想家。当然不排除里面也有是把金钱或者权力和集体认同的欲望作为动力的人的存在,这些人让自己努力的动力则是对这个宇宙的好奇。而正向反馈基本就是体会在自己的想法与现实的观察一致的时候带给自己的快感。这个其实跟一些商人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然后得到商业上的成功的正向反馈基本是一样的,就是当自己对世界的想象和现实的反馈一致时的快感。只不过商业上面是用金钱来体现这个反馈,而科学或者思想家会更纯粹的只是对这种一致产生快感。

吃过中午饭感觉想法被打断了,不过重新看一下自己写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偏心理学的解释和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了。

资本:对这个的控制就是体现在美元上面,这个基本所有人都知道重要性吧。当一个国家控制着全世界交易的硬通货,当然这个国家得到的好处就是不言而喻吧。

不管什么样的体制,其实每个人更关心的应该是微观上面对自己的影响,而非宏观上面的纷纷扰扰。别的地方的情况,媒体都会以水深火热的报道提醒你自己住的地方还不错哦,你看看别的地方都什么样了。基本的事实其实现代国家都没办法去很严重的扭曲,当然除了朝鲜,这一点全世界都差不多。然而对于事实的过滤方法每个地方可能略有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就是用通过添油加醋或者不去除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阐述自己的想法。而在微观上面,其实一个人无论在哪里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会有得失,有人欢喜有人忧。对于新冠这个事情,微观上面的处理其实中国跟美国西方都有各自的难处和长处,而且很多的事情其实做法都是同样的。比如中国对无症状感染者之前不计算在总统计人数里面的做法,在西方也是一样,甚至很多地方比如纽约在试剂盒已经很充足的现在依旧没有被检测,即便症状已经持续了很久而且基本百分之百可以确定是新冠感染(我老板的妹妹就是,现在已经2周,身体渐好)。所以说人类在这个病毒面前的手足无措跟政治体制并无半点关系,而政治体制恰恰是让更多人感染病毒的原因。西方的自由开放的人的观念和接触方式加上不作为的管理体制,中国集权体制下面遇到问题时候缺乏有效曝光渠道所带来的对策的迟缓,都是让控制病毒成为难题的原因。种种的方面都影响科学在人类面前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对于科学可以证明出来的手段--完全的城市封锁在中国可以做到但是在西方几乎不可能做到,而科学正是西方发明出来的探索世界的方式。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灾难应急方式其实在一些程度上面弥补了自由散漫的社会对灾难应急的不足,但是当真正的灾难降临,显然还是远远不够。
其实求同存异这一点才是正常大多数人应该采用的方法,然而因为思维的不透明和黑暗森林法则,使得那些追求贪婪满足自己欲望的人让求同存异变得收益底下,这点在博弈论里面已经很详细的研究过了。比起接受敌人共同生存,消灭敌人或者将其同化才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生存之道。这是智人赖以生存的方法,亦是其他人种(如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原因。

解决世界问题的终极办法,一是树立新的共同敌人,比如外星之类的。二是全人类信息共享,而这种共享并不是网络全球化这么简单,而是在没有人类自己的有目的的媒体的情况下实行的人类信息共享。这个事情人类是不可能自己做的到的,现在的希望只能寄托于完全体的人工智能,当然这个人工智能也不能拥有像人类一样的偏见和信息过滤的方式的条件下。所以这个人工智能首先要学会用统计方法去理解所有跟人类社会相关的信息,然后用科学方法去继续探求这个宇宙的方方面面。而这种人工智能现在也没有好的方法去实现,现在的人工智能都只是在模拟人的思考方式的低级人工智能。或者,在不同的人的眼里,这也许就是神。

(第二天)
感觉自己乱七八糟写了太多东西,而每个方面似乎都能进行延展然后用超图的方式去链接在一起,Wolfram的理论很有道理,不只是物理学的基础原理是这样,人类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似乎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连接在一起。我去好好学学超图理论了。

2020年3月12日星期四

Thoughts about talented and myself

今天像往常一样一边开车一边听日谈公园的节目,然后听到了哈佛伊朗博士讲自己在八中少年班的故事,然后就听到了尹希,哈佛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 刚才看了下15年时候对他的采访,感觉到了真正的shelton在现实世界的代表。在这些天才和成功的人的身上总能看出一些共有的特质:喜欢马拉松,能坚持,会social,对自己懂的东西和不懂的东西会很清楚的分开。

最近自己也经常去想自己的长处是什么,自己的短处是什么,学生时代的成绩代表了什么,为什么自己在工作上的成果并没有像成绩一样那么的突出。

首先,对于意见新鲜的事情自己会有额外的热情去探究,在这段期间自己会进入很高度的激活思维的时段,这种情况下的自己会体验到200%的专注力和理解力。 但是自己的问题是这种时段并不是很容易找到而且持续时间不长。 学生时代一般会在考试的时候达到这种程度,在现在工作的时候一般会在听新领域研究的presentation的时候达到这种程度。在思维被高度激活的时候自己会把对一件事情从0开始到normal level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让别人觉得对信息的理解速度很快。
另外一方面,之所以不容易出发思维高度激活状态的原因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太多,而每件事情并不是特别相关联的,这样从一件事情到另一件事情转换的时候会失去原有的状态然后从零开始。这种转换会让自己浪费时间并且浪费自己的专注力,从而减低做事情的效率。(在总结以上的想法的时候正好证明了另一个自己的弱点,就是对自己想法的具体化能力局限于当自己将想法对外输出的时候,不过这个应该是一个通用的特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的话无外乎与别人分享想法或者自己找一个这样的平台去具体化自己的想法)。
解决方法的话应该就是尽量不要去分散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时候的注意力,然后将比较相近的事情放在一起或者接着做,而比较远的事情放在中间有隔断的时间去做。类似的可能关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可能还有很多,自己应该尽量去用这些方法来提高自己做事情的效率。


Fiona Rawsontile: Interview with Dr. Xi Yin

Fiona Rawsontile: Interview with Dr. Xi Yin:                                           By Fiona Rawsontile, Sept 2015 This interview was inspired by an earlier interview of Dr. Yin I ...

2019年9月26日星期四

你和异性朋友做过最暧昧的事是什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29380/answer/831472395

知乎上面首页的问题。

看了下面青春满满的回答,感觉回到了初中的时候
回到了住在旧旧的租房的时候

记得从学校回家总会路过的卖羊肉串的小摊
拐过去街边的报刊亭
大马路旁边正版盗版混着卖的音像店
还有小小,暗暗的房间

然而记忆中永远不会忘记的
总是在梦里想起去补习班上课的事情
害怕迟到 害怕忘交钱上日语课
还有总是下小雨的天气
补习班的地方在昏暗的楼的顶层
吃不完的池上便当的米饭
教室后面一下课就开始的乒乓球比赛

当然还有她
总是不懂我觉得很简单的问题的她
总是很努力的背着单词的她
时不时的会穿低胸然后让我不停的斜眼的她
还有在桌子下面与我握到手出汗的她

大家变化的真的很大
那时的自己能想到15年后的自己在哪里么
自己什么也想不到
只是能感到自己总是没钱的不自由
那时的愿望就是以后能自己赚钱脱离父母
自己想买什么买什么
再也不会让自己在她收到别的男生买的swatch手表的时候感觉到
自己的零用钱连零头都买不到的自卑
不会让自己感觉到连第一次出去饭店吃饭都付不起两个菜的账单时的沮丧

而她总是那么的明白自己要干什么
初中的时候就说一定要留到本校高中
而那时的我都不知道高中什么样
初三的时候可以为了分流考试断开与我的通信
而我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
高中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去美国高中留学
而我只记得在厕所里跟爸妈通话决定去不去日本高中留学

总是感觉跟不上她的步伐
总是感觉自己差那么一点

然而一切都只存在于回忆了
阴阴的初中
亮亮的高中

2019年9月13日星期五

写在费城

离开费城已经2个月了,无数次的这么说,但是还是想说,时间过得真的太快了。这次回来费城出差并没有感觉到什么nostalgia。虽然在这里住了整整5年,一天也没有回国,时间比东京还长,按理说应该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然后丝毫没有对这里留恋的意思。相反尽管在波士顿才呆了2个月,却已经适应了那里每天开车上班的生活。所以这也许可以证明时间并不是一切吧,就像跟一个自己不和的人在一起5年也不会觉得留恋,而真正喜欢的人2个月分开就会觉得很难受。也或许需要从另一个方面去看待时间的变化,才能再体会些什么吧,比如等时间把不好的事情满满磨灭,也许才会再一次感觉到费城的好,还有怀念的每一个街角,每一个在那里出现的人。

说实话自己其实最想念的却是在日本的时光,无论是北海道的高中,京都的语言学校,还是东京的大学,只去过一次的大分港,小樽,富山,都是无比的怀念。这5年不断的从各种方式接受以前自己去过的地方的信息的时候都会想起以前去那里时候的画面。而在费城的5年却想不到什么特别怀念的地方。也许自己人生17岁开始到24岁的时间会真的对这个人有一辈子最深远的影响。

然而时间还是那样不断地向前,不曾变快或变慢,不曾改变一丝一毫。改变的都是自己,自己变得越来越学会怎么去讨别人开心,怎么去为了自己的目的去上心,变得越来越世故,越来越想怎么才能赚钱,怎么才能向别人一样去做赚钱的事情。到底是怎么样才是好,怎么样是不好,这种问题也许永远也不会有正确的答案,也许答案不是唯一。不过不管怎样,不管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或者将来的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一致也没有关系,怎么去选择都是自己的选择,怎么选择都有漫长的路去走下去。

乐队的夏天结束了,新裤子的音乐这回是火起来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不管在节目中里面怎么呈现的或好或不好,音乐的魅力是磨灭不掉的。而新裤子的歌曲让我感觉到了歌词与音乐的极致般的融合。当时在缝纫机乐队里面听他们的歌的时候就感觉这个歌曲配的好厉害,结果没想到裤子着实又火了一次。不管火这个概念在国内现在多么的随机或者多么的被一帮只是想赚钱的人去驱动,好东西永远都是好东西,不理解的人就去不理解好了,就像被媒体懵逼的东西方人,自己去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就好了,我只会去用自己的方式去看待事物,即便这意味着会更累,更慢的接受新的事物,也不能改变自己的立场。唯独音乐是唯一不需要别人去左右自己判断规则的东西,火热与否可能会决定这个东西是不是会让更多人知道,但是是不是好东西,永远要让自己去决定。

最后加上这首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的歌词吧。这个夏天有乐队的夏天,让30岁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过的更加有些颜色。

我最爱去的唱片店,
昨天是她的最后一天,
曾经让我陶醉的碎片,
全都散落在街边。
我最爱去的书店,
她也没撑过这个夏天,
回忆文字流淌着怀念,
可是已没什么好怀念。
可是你曾经的那些梦,
都已变得模糊看不见。
那些为了理想的战斗,
也不过为了钱。
可是我最恨的那个人,
他始终没死在我面前,
还没年轻就变得苍老。
这一生无解,
没有我的空间
没有我的空间,
没有我的空间,
没有我的空间。
你曾热爱的那个人,
这一生也不会再见面。
你等在这文化的废墟上,
已没人觉得你狂野。
那些让人敬仰的神殿,
只在无知的人心中灵验。
我住在属于我的猪圈,
这一夜无眠。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他不伤心。
我最爱去的唱片店,
昨天是她的最后一天,
曾经让我陶醉的碎片,
全都散落在街边。
我最爱去的书店,
她也没撑过这个夏天,
回忆文字流淌着怀念,
已不能怀念。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他不伤心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物质的骗局,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他不会伤心
他不会伤心
他不会伤心
他不会伤心
他也会伤心
他也会伤心
他也会伤心
伤心

妞妞 2

 上周刚写完妞妞的事情,当时多少带了点绝望和无奈的情绪。 结果周五尝试了一下让她在晚上8点多之后哭了十分钟之后睡眠就改观了好多。当时一般晚上7点半给她奶睡之后在8点多的时候会醒一下。之前的方法就是去安慰一下让她睡。之后9点多快10点的时候会再醒一次,一般那个时候我就过去安慰之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