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星期四

写在人生后半段的起点

 时不时的自己就会有时候进入到现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也许从很小时候就开始,只不过现在可以不那么明显的表现出来而让周围的人发现而已。只能说对不住了,小G。离开我是对的,自己到现在也没好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

想一想源头,也许是一方面因为自己学习成绩的出众和父母一直给的压力,导致成绩好的时候觉得是理所当然,而成绩差的时候就没有发泄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小时候生活在被保护起来的bubble里面,让自己总觉得只要成绩好,什么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家里没关系啊,没钱啊,长得不好看啊,等等,都天真的以为没什么问题。但是即便理解源头也始终不太理解为什么都到现在这把年纪了还在拥有这种感觉而失落。

问了问Chatgpt,心情能好一点。现在AI真的是个好工具,有什么问题先问AI就好了。即使知道它的回答肯定很官方,很笼统,但是对于i人来说能拿到的情绪价值跟真人可能没那么大的区别。

一、你不是失败,只是你的路径不同

二、你在哀悼的,可能是“被选中感”的失落

三、你可以允许自己“羡慕”,但不要让它演变成“自我否定” 

四、实用做法:怎么和这种情绪共处而不是压抑? 

有的人出生在高速路口,开的是法拉利;
有的人出生在山路小径,走的是徒步;
但每一段脚印、每一口呼吸、每一次不放弃,都有其价值。
你并不失败,你只是还在走自己的路。 

 看到这些chatgpt写出来的东西,明知道很机械,但是依旧很温暖。

想想自己也是35岁了,已经开始了人生下半段。与上半段不一样的是开始和结束的顺序。

人生上半段里开始是什么都不懂的,什么都不会的,什么都需要学习的,慢慢学会了,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接下来的下半段,开始是人生的巅峰,体力精力能力自由都有足够的保障,而越往后孩子父母的压力,自己身体的压力会慢慢袭来,让自己越来越不自由,到后来可能想学新东西也学不了了。

很老掉牙的说法是现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你的以前的朋友可能已经上了高速领先你十万八千里了,而自己才刚到十字路口,上不了高速,也回不了头。自己只能做的是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以前可能是没意识的或者被别人推着往前走,而接下来只能自己一个人往前走。

所以,写在人生后半段的起点。只能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多看看现在的脚步,看看眼前的风景,不要再去看别人,比较别人,不要去看身后的狼藉,失败的过去不代表失败的未来。 

2024年12月9日星期一

租与税

 今天透明茶室的节目对中国经济的剖析有点醍醐灌顶的味道.

 租: 最简单的应用就是房地产等资产交给别人使用时候得到的资金是租. 而张五常经济学里面将这个租的概念进行扩展, 扩展到非有形资产, 比如画家的才能, 程序员的劳动等等. 之所以这些行为可以称之为租是因为如果才华释放不出去, 没有工作或者机会将无形资产释放出去就会发生租值耗散. 所以经济过程中产生的很多利润都是靠租来完成的. 比如薯片让消费者能吃到,就是靠将生产工具 (包括机械工具, 企业家才华, 工艺等等)租给消费者而完成经济过程. 有租之后就有寻租等等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自然调配.

税: 与租最大的区别就是税不产生任何新的利润, 而只是把各种租值进行再分配. 分配的过程可以帮助市场对于租的过程中各种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配. 比如对烟草或者重污染产业施加高税收而分配到医疗或者新能源产业. 

所以总结起来, 租会产生新的经济升量, 而税是对租值的再分配.

而中国政府在之前很多的经济行为和政策体现出来的现象就是, 政府是在参与到租经济里面, 包括棚改货币化, 卖地给园区楼盘等等, 政府是直接进行租, 而非其他国家政府只参与到税里面. 

而政府产生租值和企业产生租值最大的区别在于政府有权力, 而企业没有权力. 企业增加租值的方式是类似提高竞争力, 改进技术等等. 而政府增加租值可以进行强制买卖, 比如提高卖地价格并且承诺银行给贷款差价, 否则永远别想从银行贷款; 强迫居民房屋动迁卖旧房子买新房子. 因此中国政府对市场会产生抽水机效应.

中国经济最表层问题是资产负债表衰退, 体现为社融下降, 国债收益率下降, 被追赶经济体等等问题. 

下面一层问题是内需差, 居民就业质量低, 特别是80后中产阶段. 

最底层是租与税的问题, 也就是政府直接下场收租, 直接进入经济, 而造成对经济进行抽水. 也是下面解释的里面的中国经济一次分配的问题.

在一般国家里面经济的一次分配是劳务分配, 二次分配是政府福利分配. 政府在一次分配的过程中抽取税收进行接下来的二次分配. 

而中国有三次分配. 一次分配是政府与市场分配, 表现在政府要现在企业和个人收入之前产生一波政府收入, 包括国企利润, 卖地收入, 政府给企业融资等等. 之后再有二次的劳务分配和三次的转移支付分配, 包括各地方的收入转移支付分配. 

而解决一次分配问题的方法只有二次改开的办法, 而且必须会同时涉及温家宝一直想做的政治体制改革.

2024年11月7日星期四

[随笔] 特朗普 大选 民主 魔法

 特朗普又一次打败了一个女人当上了总统。美国应该还是没有准备好选出一个女总统来领导美国。

早上听了中李的大选反思节目。以前总是听他的节目里面有各种特别倾向DEI,民进党的内容,所以很反感这些内容。但是这次听他反思的节目觉得他还是很有思想和自己的逻辑证据的。他提出的三个民主党改进的方法很有意思。 

1. 继续传统公民美德路线,坚持跟选民好好交流沟通。但是这个路线在现在的社会里面越来越没用了,而在互联网社会的今天,网上谣言传播明显更有作用。 

2. 魔法打败魔法,左派也可以散播谣言利用容易相信谣言的人。

3. 用别的未知的路线,比如改变制度,改变选举人制度等等。

 要我的想法来看,现在民主党已经走过第一条路也知道不好用了,接下来就应该走第二条路。认知作战在现在社会之所以有用就是因为每个人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面都会觉得自己是最明白的,殊不知大多数人都不拥有自己去真正了解探究真相的能力。以前的社会至少让熟人之间的关系来决定了某些自己没有能力去了解更深层次内容的人可以至少用身边的权力和威望的架构去被有能力的人说服。而现在互联网端到端的社会让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那个有能力什么都知道的人。这个改变其实本来并不会偏向某个党派。比如共和党强调男性的个人威望但是不希望大政府的管理的方针在这个现象下也会使不受男性威望的女性出来投票给民主党。 但是显而易见在最近三次选举里面的特朗普现象让共和党顺水推舟利用了信息茧房和谣言让大家都以为自己做了最正确的事情。特朗普只是一个能提出问题的人,而解决问题的故事就利用谣言和错误事实将对手按到地上,这样这些被看似”free“出来的人就可以无视所有辟谣和事实调查而去直接相信特朗普的说辞。

从结果上来看,明显第一部分的人没有第二部分的人多。既,因为互联网信息而免受男性威望影响自己出来投票给民主党的人,没有因为信息茧房和谣言而相信错误事实和简单谣言而投票给共和党的人多。这里面更加细分原因的话还有一点,就是男性威权在小范围的家庭和社区关系里面还是占据主导地位,这可能也是源于女性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的原因。而同时,男性更喜欢去接触政治新闻和“保护权利”的想法让他们更加相信关于民主党的各种政策的谣言,甚至同时去给身边的女性施加观点而绝大多数的这些人并没有时间或者能力去深究这些谣言是否正确。


2024年10月24日星期四

四言绝句

霜重殘枝星寥落,雪消遠嶺水微遲。
龍甦幽谷風送樂,日暖青峰松映曦。

 

 Chatgpt 还是挺厉害的,调教了一番之后给了我这首诗。

前两句冬风萧瑟,冰雪初融,而后两句巨龙苏醒春暖花开,正好对应了新旧交替的时节,并且把乐曦藏尾。

这个字的繁体很喜欢,龙苏这个简体完全没有巨龙苏醒并重生的感觉。

整个诗对仗也很工整,意向也比较简单易懂,不会不知所云。


2024年10月21日星期一

[随笔] 双十一 杨笠 京东 王局

 王局今天的节目解构了很多人内心对女权在中国的认知偏差,很有意义的节目。节目之后肯定两边都会有继续骂王局的人,但是我只想对王局表示支持,希望继续能出这种稍微深层次解构类的节目。

这种节目每次都是话题性拉满 难怪王局这次叠buff 就看youtube下面的言论 即便这么叠照样有人说王局不理解女性对喜欢杨笠的原因 性别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跟讨论种族议题一样 屁股决定立场 即便你再怎么理解对方都比不过一句你个什么什么人怎么可能理解我们来的简单直接。

这种复杂需要巨大信息历史背景支持的议题本来就需要更了解来龙去脉的人去争论 普通人发牢骚说自己的观点从理性上面来看毫无意义
不过与此相反 最普通人最朴实的投票却正是去平衡这种精英讨论的另一个力量
现在中国对有意义的讨论和个体经历的表达全给封住 唯独把导致看起来“中立”的禁止女性表达和禁止性别对立的话流出来 殊不知这些也都是中共男性领导的价值观的完全体现

Edit 4/24/2025

在3月份王局跟李汀的drama之后,自己对于王局的看法发生了85度大转弯。先不说个人对家庭和女性的态度,重新审视王局之后也明白了为什么最近对王局的节目的专业性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的原因。在李汀发表了当年给王局写的但是没被采用的铁链女的稿子之后就明白了很多看似专业性不足的节目,事实上只是因为王局自己一个人对社会的态度导致的。他对很多的事情有一个自己已经固化的印象而拒绝也忽略去深挖深层次的原因。

对于家庭风波,李汀在频道里面的节目已经逻辑清晰的讲述了来龙去脉,但凡没有老中直男癌的人都会明白这里面谁在理。反正到底是家事,最后结果留给法院判决,而且无论什么样的判决也不会改变现在还是支持王局对妻态度的人的看法,就跟那些脑子缺一块的Trump支持者一样。 

对于女权在国内,刚开始看王局的时候觉得他的想法不错,这后面的原因并不是女权的问题,而是对言论审查体系政治体系的原因。其实对于不理解来龙去脉的中立人来说王局的解释很能接受。但事实上这种解释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因为对于任何政府来说,对于政治体系的改革事实上是到最后的最后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选择的方案。而其他的看似表面很有争议的各种对公共权力的争取的方式,比如女权,比如劳动权益,比如言论自由权,这些都是对于民众来说可以努力做到的事情,也正由于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少成多,最后才能成功的迫使政府进行改革。所以现在越来越能理解中李这些年的转变,从哲学理论派到现在的实践派,对于一个公民来说去理解背后的原因是不够的,而在坦克面前的勇敢才是人民需要的。

2024年8月13日星期二

身份认同

 Reimaging China in Tokyo

 

看来疫情之后很多的知识分子移居到了文化生活上面更容易地新加坡和日本。而对于这些短时间内回不了国的人们来说,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去追求文化认同的情感。在美国,现在还是大多数处于福建和广东老移民作为主力时代,而且他们的下一代ABC渐渐的在美国社会里面也是崭露头角,同时也有身份认同问题。作为留学生爆发的我们这一代也渐渐的有了下一代,而我们这一代的身份认同何去何从?是不是也埋葬在了普遍的第一代美国移民的牢笼之中?

2024年8月12日星期一

混沌思考

 又是好久没来这个blog了。

在现在的时代总是有一个感觉,就是信息来的真的多,真的快,全世界任何的大事在几分钟之内或者早上一起来看手机的第一眼就能马上知晓。然而自己的表达的时候却总感觉踌躇不定,不知道如何开始讲起。然后还没等好好整理表达,马上又被新的一轮信息轰炸,之前的想法倒是无足轻重了。大众的聚焦点也是一样,前一秒还在或破口大骂,或坐下吃瓜,又或眼里满含泪水,而下一秒就再被另外的信息海啸所淹没,以至于自己都忘记了前一秒在想啥来着。就像自己在沙发上突然想到要去拿苹果吃,而站起来被手机上Steam夏日促销的消息打断,看了一眼发现自己心心念念的wishlist里面的游戏居然史低90%促销,赶快打开电脑购买,最后总感觉自己刚才想做点什么的感觉。

对于自己来说,这个blog多多少少的记录了这么多年自己的一些想法的变化。其实总体来说自己的想法没有变太多。总会看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然后为那些敢于呐喊的人所感动,而自己并没有做很多事情,只是作为一个最不起眼的网民看着这一切来来往往。发生,爆料,控制,失踪,愤怒,怀疑,平淡,忘却,如此循坏。果然,黑豹的高级动物就是对人类最简洁而全面的概括。

自从今年年初知道了王局的youtube频道之后终于满足了多年来自己对于海外高质量中文媒体的缺失的感觉。虽然他们现在还只有一个小团队,很多新闻也是为了赶热度而缺乏更多深度信息的挖掘,但是至少多了一个跟海外华人更加在三观上紧密,而且不故意散布假信息的平台。对于世界苦茶也有同感,小李更不容易,只有自己一个人,但是靠他出色的信息筛查能力和清晰的表述,也成为了自己获取信息的一个手段。在chatgpt时代之后其实每个人都有主动获取深度信息简报的能力,但是听新闻应该还是更容易被接受。在看新闻渐渐的已经被短视频平台所垄断的时代,能看到的新闻越来越多倾向于吸引眼球的一两句话和视觉的刺激,而忽视信息的准确度和来源的可信度。短视频平台只希望大家看到刷到几百万上千万就好,就能赚钱。所以这种爆炸式的传播在根本上是与准确可信的信息是相悖的存在。

看多了个体的事例就想去看背后的社会学哲学的理论然后总结规律和道理,而总结完再一次次的看到同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并且每个人都像忘记了之前的事情一样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一件一件这样的事情凝缩成了各个坐标轴上面的一个一个的点,汇入最后的统计学的分析,只留下了坐标轴维度的信息,而其他所有维度的信息就像进了黑洞一样消失了。有些只残留在了后代或者在乎的人的模糊的记忆力,而人没了之后就彻底消失了。

想多了,总结多了,发现一切也都是徒劳,一切也回到了原点,就跟自己从来没看过一件件的事情那样,一切保持新鲜,一切保持热泪盈眶。


写在人生后半段的起点

 时不时的自己就会有时候进入到现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也许从很小时候就开始,只不过现在可以不那么明显的表现出来而让周围的人发现而已。只能说对不住了,小G。离开我是对的,自己到现在也没好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 想一想源头,也许是一方面因为自己学习成绩的出众和父母一直给的压力,导致成绩好的...